DB61/T 1519-2021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范发布,推动我国苜蓿产业升级

团体标准 603
《DB61/T 1519-2021 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范》发布,旨在提升我国紫花苜蓿产业标准化水平,推动产业健康发展,该规范从种植、管理、收获等方面详细阐述,为紫花苜蓿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紫花苜蓿,作为我国农业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丰富的营养、卓越的适应性和高产量的特性,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进一步提升紫花苜蓿的产量与品质,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我国在2021年正式颁布了《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范》(DB61/T 1519-2021),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紫花苜蓿的生产者们提供有益的参考。

DB61/T 1519-2021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范发布,推动我国苜蓿产业升级,DB61/T 1519-2021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范发布,推动我国苜蓿产业升级,2,技术规范,规范实施,第1张

《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范》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范全面覆盖了紫花苜蓿从种植、栽培、收获到加工的整个生产流程,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紫花苜蓿生产活动。

紫花苜蓿品种选择

  1. 品种筛选: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最适宜的紫花苜蓿品种。
  2. 生产目的:依据生产目的(如饲料、草坪等),挑选对应的品种。

土地选择与整地

  1. 土地条件:选择地势平坦、排水畅通、土壤肥沃且pH值在6.5-7.5之间的土地。
  2. 整地要求:进行深耕和耙耱,确保土壤细碎、平整。

播种

  1. 播种时间:春季或秋季均可播种,具体时间需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确定。
  2. 播种量:每亩播种量大约为2-3公斤。
  3. 播种方法:可采取条播或撒播,播种深度宜在2-3厘米。

田间管理

  1. 灌溉: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状况,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2. 施肥:在紫花苜蓿生长期间,确保充足的底肥,追肥以氮肥为主,辅以磷、钾肥。
  3. 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4. 病虫害防治: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收获与加工

  1. 收获时间:通常在第2-3次刈割时进行收获。
  2. 收获方法:采用割晒或割收相结合的方式。
  3. 加工:收获后的紫花苜蓿需晾晒、晾干,并进行打包和储存。

实施意义

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

规范化的生产技术能够显著提升紫花苜蓿的产量与品质,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范化的生产,紫花苜蓿产业将得以健康发展,激发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保障畜牧业饲料供应

作为优质的牧草,紫花苜蓿对于保障畜牧业饲料供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范》的实施,为我国紫花苜蓿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们鼓励广大紫花苜蓿生产者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规范,不断提升生产水平,为我国畜牧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