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羊草畜平衡技术规程,助力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DB15/T 690-2014 呼伦贝尔羊草畜平衡技术规程》是推动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旨在通过科学管理羊草资源,实现草畜平衡,保障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随着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合理利用草原资源与加强生态保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在此背景下,呼伦贝尔羊草畜平衡技术规程(DB15/T 690-2014)的颁布与实施,为我国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将从规程的背景、内容、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规程背景
呼伦贝尔草原,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承载着丰富的草原资源,长期以来的过度放牧、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承受巨大压力,为推动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草原生态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DB15/T 690-2014 呼伦贝尔羊草畜平衡技术规程应运而生。
DB15/T 690-2014 呼伦贝尔羊草畜平衡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 草原资源调查与评价:规程要求对草原资源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涵盖草原面积、植被类型、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为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畜牧业结构调整:根据草原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要求,规程提出调整畜牧业结构,推广草食畜牧业,合理控制放牧牲畜数量,实现草畜平衡。
- 草原植被恢复与保护:规程强调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和保护草原植被,包括实施草原围栏、封育、补播等,提高草原植被覆盖率。
- 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规程提出建立健全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对草原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给予政策支持。
- 草原监测与评估:规程要求对草原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
实施意义
DB15/T 690-2014 呼伦贝尔羊草畜平衡技术规程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 保障草原生态安全:通过实施规程,有效控制草原过度放牧,保护草原植被,维护草原生态平衡,保障草原生态安全。
- 促进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规程提出的草原资源调查与评价、畜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有助于实现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草原资源利用率。
- 推动草原经济发展: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和草原监测与评估的推动,有助于促进草原经济发展,提高草原地区居民生活水平。
- 优化产业结构:规程的实施将推动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 提高草原管理能力: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草原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草原管理水平。
DB15/T 690-2014 呼伦贝尔羊草畜平衡技术规程是我国草原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规程的实施,有助于实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为我国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规程要求,切实加强草原生态建设,为我国草原生态安全、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草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