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544.1-2005柴达木绒山羊选育技术规程解析,助力我国绒山羊产业升级
《DB63/T 544.1-2005柴达木绒山羊选育技术规程》深入剖析,旨在通过标准化选育技术,提升我国绒山羊产业水平,规程从品种选育、繁殖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我国广袤的西部高原上,生长着一种珍贵的山羊品种——柴达木绒山羊,这种山羊以其高产量、优质绒毛和强大的适应能力而著称,是我国山羊品种中的佼佼者,为了充分发挥柴达木绒山羊的生产潜力,我国制定了《柴达木绒山羊选育技术规程》(DB63/T 544.1-2005),本文旨在从规程的制定背景、核心内容以及实施成效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绒山羊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规程背景
柴达木绒山羊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养殖历史赋予了柴达木绒山羊与众不同的品质,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和养殖技术的不足,柴达木绒山羊的生产性能一直未能得到充分挖掘,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于2005年正式颁布了《柴达木绒山羊选育技术规程》。
《柴达木绒山羊选育技术规程》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 选育目标:明确柴达木绒山羊选育的目标是提高产绒量、绒毛品质和适应性,以实现品种的改良。
- 选育方法:规定了柴达木绒山羊选育的具体方法,包括外貌鉴定、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育种等。
- 选育标准:制定了柴达木绒山羊选育的标准,涵盖了外貌特征、生产性能、遗传指标等多个方面。
- 选育程序:明确了柴达木绒山羊选育的程序,包括选种、育种、繁殖、推广等环节。
- 技术措施:提出了柴达木绒山羊选育的技术措施,如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繁殖技术等。
实施效果
《柴达木绒山羊选育技术规程》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 生产性能提升:通过规程的实施,柴达木绒山羊的产绒量、绒毛品质和适应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 产业快速发展:规程的实施推动了柴达木绒山羊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 品种资源保护:规程的实施有助于保护柴达木绒山羊这一珍贵品种资源,为我国绒山羊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规程未来作用
随着我国绒山羊产业的不断发展,DB63/T 544.1-2005规程将在以下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 进一步提升柴达木绒山羊的生产性能,满足市场需求。
- 推动绒山羊产业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 保护和利用柴达木绒山羊这一珍贵品种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 加强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绒山羊产业的地位。
《柴达木绒山羊选育技术规程》是我国绒山羊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规程,为我国绒山羊产业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