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163-2015杂交构树饲料生产应用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实际应用
《DB14/T 1163-2015 杂交构树饲料生产应用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详细介绍了杂交构树饲料的生产技术规程,包括种植、加工、储存等环节,旨在提高杂交构树饲料的产量和质量,为养殖业提供优质饲料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畜牧业也迎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传统饲料资源的逐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迫使我国畜牧业迫切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饲料资源,杂交构树作为一种新型饲料原料,因其生长迅速、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全面、环保等优点,已成为我国畜牧业饲料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向,本文将深入解读《杂交构树饲料生产应用技术规程》(DB14/T 1163-2015),旨在为杂交构树饲料的生产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DB14/T 1163-2015规程概述
《杂交构树饲料生产应用技术规程》(DB14/T 1163-2015)是我国首个关于杂交构树饲料生产应用的行业标准,由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牵头制定,该规程于2015年12月正式发布,适用于杂交构树的种植、饲料加工以及饲养应用等环节。
杂交构树饲料生产技术
选地与整地
杂交构树适应性广泛,可在山坡、荒地、沙地等多种土壤类型中种植,选地时,应优先考虑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块,整地时,需深翻土地,施足底肥,确保土壤结构良好。
栽植
杂交构树可通过扦插、播种、嫁接等方式繁殖,其中扦插繁殖最为常用,栽植时,行距为1.5米,株距为1.0米,栽植深度为15-20厘米。
田间管理
杂交构树生长期间,需适时浇水、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浇水应保持土壤湿润,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植株生长阶段进行,除草可采用人工或化学除草剂,病虫害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收获与加工
杂交构树生长周期一般为1-2年,每年可收获3-4次,收获时,应选择晴天进行,将植株割倒,晾晒至水分适宜后,进行粉碎、压块等加工处理。
杂交构树饲料应用技术
配制饲料
根据杂交构树的营养成分和饲养动物的营养需求,配制合适的饲料,一般而言,杂交构树饲料可占日粮的30%-50%。
饲喂方法
杂交构树饲料可与饲料原料混合均匀后,直接饲喂或加工成颗粒饲料,饲喂时应注意观察动物采食情况,适时调整饲喂量。
饲养管理
饲养过程中,应加强观察,确保动物健康,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注意饲料卫生,防止霉变。
《杂交构树饲料生产应用技术规程》(DB14/T 1163-2015)为我国杂交构树饲料生产与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掌握杂交构树饲料生产技术,可提高杂交构树产量,为畜牧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饲料资源,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规程,提高杂交构树饲料生产效益。(本文共计124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