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裹蒸,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地理标志之旅

团体标准 602
肇庆裹蒸,源于千年历史,DB44/T 1085-2012地理标志产品,历经传承与创新,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肇庆裹蒸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追求品质提升,成为地方特色美食的代表。

肇庆裹蒸,肇庆市的一张美食名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依据DB44/T 1085-2012地理标志产品标准,肇庆裹蒸不仅是一种地方特色美食,更是一项具有显著地理标志的产品,本文将围绕这一标准,深入探讨肇庆裹蒸的历史传承与创新之路。

肇庆裹蒸,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地理标志之旅,肇庆裹蒸,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地理标志之旅,2,创新,地理标志,第1张

肇庆裹蒸的历史渊源

肇庆裹蒸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唐代,据史料记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对肇庆裹蒸赞不绝口,起初,肇庆裹蒸作为民间祭祀的供品,后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美食,肇庆裹蒸选用上乘糯米、精选猪肉、香醇腊肠、咸香蛋黄等食材,经过独特的制作工艺,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风味。

DB44/T 1085-2012地理标志产品标准

DB44/T 1085-2012是肇庆裹蒸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对肇庆裹蒸的原材料、制作工艺、品质要求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规定,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概述:

  1. 原材料:肇庆裹蒸的原材料应选用优质糯米、猪肉、腊肠、咸蛋黄等,其中糯米需选用当地特有的糯米品种。
  2. 制作工艺:制作工艺包括选材、浸泡、磨浆、拌料、裹蒸等环节,裹蒸是核心环节,要求将糯米、猪肉、腊肠、咸蛋黄等食材按比例混合,用竹叶包裹,经过蒸煮而成。
  3. 品质要求:肇庆裹蒸色泽金黄,口感鲜嫩,香气扑鼻,蒸煮时间不少于2小时,确保食材熟透。
  4. 地域范围:肇庆裹蒸的地理标志产品范围为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广宁县、怀集县、封开县、德庆县。

肇庆裹蒸的传承与创新

  1. 传承:为保护和传承肇庆裹蒸这一传统美食,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举办肇庆裹蒸制作技艺培训班,培养新一代裹蒸制作人才;在旅游景点设立肇庆裹蒸体验区,让游客亲身体验裹蒸的制作过程。
  2. 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肇庆裹蒸在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如研发出多种口味和风格的裹蒸,如香辣裹蒸、裹蒸等;将裹蒸与不同食材、调料相结合,推出一系列裹蒸新品。

肇庆裹蒸的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对美食文化的关注和追求,肇庆裹蒸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作为地理标志产品,肇庆裹蒸具有独特的品牌效应;其制作工艺和品质得到了保障,使其在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肇庆裹蒸,这项拥有悠久历史的地理标志产品,在DB44/T 1085-2012地理标志产品标准的指导下,实现了有效的传承与创新,展望未来,肇庆裹蒸将继续发扬光大,为我国美食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