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乌鬃鹅标准新纪元,DB44/T 675-2009解读

团体标准 602
清远乌鬃鹅,作为地理标志产品,其DB44/T 675-2009标准详细诠释了其养殖、加工等规范,该标准旨在保护品牌,提升产品品质,推动清远乌鬃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特色产品获得了地理标志的殊荣,清远乌鬃鹅,作为我国著名的地理标志产品,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本文将围绕清远乌鬃鹅的DB44/T 675-2009标准展开论述,深入探讨其作为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清远乌鬃鹅标准新纪元,DB44/T 675-2009解读,清远乌鬃鹅标准新纪元,DB44/T 675-2009解读,2,地理标志,第1张

清远乌鬃鹅的地理标志背景

清远乌鬃鹅源于广东省清远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肉质鲜美、皮薄骨细、脂肪适中,自古以来就享有盛誉,早在明清时期,清远乌鬃鹅便成为宫廷贡品,备受宠爱,2009年,清远乌鬃鹅正式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

DB44/T 675-2009标准概述

DB44/T 675-2009是清远乌鬃鹅地理标志产品的行业标准,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该标准对清远乌鬃鹅的品种、产地、饲养管理、屠宰加工、品质要求、包装、标识、运输和储存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1. 品种要求:清远乌鬃鹅应具备体型中等、头大颈粗、喙、脚、蹼呈黑色,羽毛呈黑、白、灰三色相间的特征。
  2. 产地要求:清远乌鬃鹅的产地范围为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山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英德市、春市、怀集县、封开县、郁南县等11个县(市、区)。
  3. 饲养管理要求:清远乌鬃鹅的饲养环境应保持清洁、通风、干燥,饲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饲养过程中注重疫病防治,确保鹅只健康。
  4. 屠宰加工要求:清远乌鬃鹅的屠宰加工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鹅只肉质鲜美。
  5. 品质要求:清远乌鬃鹅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具有独特的风味,肌肉纤维细嫩,脂肪分布均匀,营养丰富。
  6. 包装、标识、运输和储存要求:清远乌鬃鹅的包装、标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运输过程中保持鹅只新鲜,储存时保持干燥、通风。

清远乌鬃鹅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

经济价值

清远乌鬃鹅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有助于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文化价值

清远乌鬃鹅作为我国传统名优农产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地理标志保护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农耕文化。

生态价值

清远乌鬃鹅的饲养过程注重环保,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健康价值

清远乌鬃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清远乌鬃鹅的DB44/T 675-2009标准为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和推广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加强清远乌鬃鹅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让这一传统名优农产品焕发出新的活力,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产品的经济、文化、生态和健康价值,为我国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贡献。

标签: 2地理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