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378-2022 鳞茎腐烂病防控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应用指导
《DB43/T 2378-2022 鳞茎腐烂病防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为针对鳞茎腐烂病的防控提供了一套标准化技术规程,该规程详细解析了病害的成因、传播途径及防控措施,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旨在指导农业生产者有效预防和控制鳞茎腐烂病的发生,保障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随着我国花卉产业的迅猛发展,观赏植物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市场需求逐年攀升,在这其中,鳞茎腐烂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病害,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有效遏制这一病害,我国在2022年正式发布了《鳞茎腐烂病防控技术规程》(DB43/T 2378-2022),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种植者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
《鳞茎腐烂病防控技术规程》由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起草,并经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批准发布,该规程对鳞茎腐烂病的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全面阐述,旨在指导种植者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降低病害风险,提升产量与品质。
病害发生规律
鳞茎腐烂病主要由真菌引起,其发生与环境因素、品种特性和栽培管理密切相关,规程指出,该病害主要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且鳞茎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病菌侵染。
传播途径
鳞茎腐烂病主要通过土壤、种球和灌溉水传播,规程强调,在防治工作中,需加强对种球和土壤的消毒处理,以降低病害传播风险。
防控方法
-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害源。
- 生物防治:利用有益微生物,如芽孢杆菌、木霉菌等,抑制病原菌生长,降低病害发生。
- 化学防治:根据病情发生情况,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进行防治,规程推荐以下杀菌剂:
- 疫病:5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 软腐病:50%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
- 霜霉病: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防控策略
- 综合防治: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控策略,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 适时防治: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病害蔓延。
- 合理用药:遵循安全、高效、经济的原则,合理使用杀菌剂,降低环境污染。
规程应用
- 提高产量和品质:通过严格执行《鳞茎腐烂病防控技术规程》,降低病害发生风险,提高产量和品质。
- 促进产业发展:规范鳞茎腐烂病的防控技术,有助于提高我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使用农药,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在实际生产中,种植者应严格按照《鳞茎腐烂病防控技术规程》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控方案,确保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