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892-2013,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护航环境安全与推动可持续发展
《DB33/T 892-2013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旨在保障环境安全,通过规范风险评估流程,助力污染场地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愈发凸显,污染场地问题已成为威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的关键因素,为规范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工作,我国于2013年正式颁布了《DB33/T 892-2013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本文旨在从《导则》的背景、核心内容、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导则》的背景
污染场地,即指因人类活动导致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中污染物浓度超标,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构成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场地,近年来,我国污染场地数量持续攀升,对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加强污染场地管理,保障环境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工作,并制定了《导则》。
《导则》的主要内容
《导则》共分为七个部分,涵盖了以下核心内容:
- 总则:明确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目的、原则、适用范围等。
- 术语和定义:对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中涉及的关键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规定。
- 风险评估程序:详细阐述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步骤,包括调查、监测、评价、修复等。
- 风险识别:介绍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中的风险识别方法,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识别和效应识别。
- 风险估计:阐述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中的风险估计方法,包括浓度估计、暴露估计和效应估计。
- 风险评价:介绍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中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风险值计算、风险等级划分和风险表征。
- 附件:提供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相关表格、图表和计算公式。
《导则》的实施意义
- 规范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导则》的实施,有助于规范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技术流程,提高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保障环境安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是环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导则》,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污染场地对环境质量和健康的危害。
- 促进可持续发展: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有助于推动污染场地修复和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 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施《导则》,有助于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为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DB33/T 892-2013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的发布和实施,对我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环保部门和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导则》的要求,加强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工作,为保障环境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我们要不断完善风险评估技术,提高风险评估水平,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