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558.4-2022规程解读,皇菊林下套种菌药技术引领种植新潮

团体标准 603
《DB33/T 2558.4-2022》解读了林下套种菌药生产技术规程,为皇菊种植带来新篇章,规程详细介绍了菌药种植技术,包括菌种选择、种植方法、病虫害防治等,为皇菊种植提供科学指导,提高产量和品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林下套种这一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种植模式,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了DB33/T 2558.4-2022《林下套种菌药生产技术规程》的《皇菊》部分,这一规程的问世,为皇菊在林下套种提供了系统、科学的技术指南,标志着我国皇菊种植技术迈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DB33/T 2558.4-2022规程解读,皇菊林下套种菌药技术引领种植新潮,DB33/T 2558.4-2022规程解读,皇菊林下套种菌药技术引领种植新潮,2022,2,现代化,第1张

DB33/T 2558.4-2022《林下套种菌药生产技术规程》是云南省制定的一项省级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皇菊林下套种的生产技术,提升皇菊的品质与产量,进一步推动林下经济的繁荣发展。

规程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皇菊在林下套种的全过程,涵盖了选地、整地、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关键环节。

选地与整地 (1)选地:宜选择光照充足、排水便利、土壤肥沃的林地,土壤pH值宜控制在5.5-6.5之间。 (2)整地:在林地套种前,需进行深耕松土,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确保土壤松软、透气。

播种与施肥 (1)播种:可采用穴播或条播方式,播种深度约为2-3厘米,行距30-40厘米,株距20-25厘米。 (2)施肥:播种前,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作为底肥,生长期间根据皇菊生长状况,适时追施复合肥,一般每亩用量为50-100公斤。

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通风透光,降低病害发生率,发病初期,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进行喷施。 (2)虫害防治: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昆虫、鸟类等;物理防治可设置黑光灯、捕虫网等;化学防治则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如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

采收与加工 (1)采收:皇菊充分开放时即可采收,宜选择晴天进行,避免直射光减少水分蒸发。 (2)加工:采收后的皇菊需及时晾晒、烘干、筛选、分级等,以确保皇菊的品质。

规程实施意义

  1. 提升皇菊产量与品质:通过规范化的生产技术,提升皇菊的产量与品质,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2. 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林下套种皇菊不仅充分利用了林地资源,也提高了土地产出,助力林下经济的蓬勃发展。
  3. 保障生态环境:林下套种皇菊有助于改善林地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生物多样性。

DB33/T 2558.4-2022《林下套种菌药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皇菊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支撑,有助于推动皇菊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未来的生产实践中,广大种植户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规程,不断提升皇菊种植技术水平,为我国林下经济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0222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