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558.5-2022白及种植指南,林下套种菌药生产技术规程深度解读
《DB33/T 2558.5-2022》第5部分详细介绍了白及种植指南,涉及林下套种菌药生产技术,规程从种植环境、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析,旨在指导白及种植者提高产量和质量,推动林下套种菌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林下套种菌药生产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种植模式,日益受到广泛关注,DB33/T 2558.5-2022《林下套种菌药生产技术规程》的第5部分——白及,为我国白及的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导,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背景、核心内容、实施要点等方面。
规程背景
白及(Bletilla striata),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生肌敛疮等显著功效,被誉为“民间神草”,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逐年攀升,白及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由于种植技术不规范、病虫害防治不力等原因,白及的产量和品质参差不齐,为提升白及种植水平,DB33/T 2558.5-2022《林下套种菌药生产技术规程》第5部分——白及应运而生。
规程主要内容
- 种植区域选择:规程明确指出,白及种植应选择生态环境优越、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山地、丘陵地带,且要求种植区域无污染源,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 种植材料: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优质种苗,种苗需具备完整根系、粗壮茎秆、鲜绿色叶片。
- 种植时间:春季为最佳种植时间,一般选择3月至4月进行。
- 种植方法:白及可通过播种、分株或扦插等方法进行种植,播种时,将种苗均匀撒在土壤表面,覆土厚度约为2-3厘米;分株时,将母株分割成若干植株,每株保留3-5个健康芽;扦插时,选取健壮茎段,切成5-10厘米长的插条,插入土壤中。
- 土壤管理:保持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生长期间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时追施有机肥或复合肥。
- 水分管理:白及喜湿润环境,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夏季高温干旱时,应适当增加灌溉次数。
- 病虫害防治:白及常见病虫害有叶斑病、根腐病、蚜虫等,防治方法包括合理轮作、清除杂草、加强田间管理等,药剂防治时,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 采收与加工:白及一般在种植后2-3年采收,选择晴天,将植株连根挖起,去掉杂质,洗净晾干,加工方法有晒干、烘干、切片等。
实施要点
- 加强宣传培训:相关部门应加大规程的宣传培训力度,提高种植户的技术水平。
- 强化技术推广:各级部门应积极推广白及种植技术,鼓励种植户采用规程中的先进技术。
- 完善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白及种植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种植户扩大种植规模。
- 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健全白及质量检测体系,确保白及产品质量。
DB33/T 2558.5-2022《林下套种菌药生产技术规程》第5部分——白及为我国白及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规程,提高白及种植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林下套种菌药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