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803-2006羊场免疫技术规程,羊群健康与养殖效益提升的必备指南

团体标准 602
《DB13/T 803-2006 羊场免疫技术规程》为羊群健康与养殖效益提升提供关键指导,确保科学免疫,有效预防疾病,促进羊只健康成长。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发展,羊作为一种多功能动物,在肉、奶、毛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确保羊群健康、提升养殖效益成为关键,为此,我国颁布了《DB13/T 803-2006 羊场免疫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规程,探讨其具体内容、实施关键以及在实际养殖中的广泛应用。

DB13/T 803-2006羊场免疫技术规程,羊群健康与养殖效益提升的必备指南,DB13/T 803-2006羊场免疫技术规程,羊群健康与养殖效益提升的必备指南,2,技术规范,技术规程,第1张

《DB13/T 803-2006 羊场免疫技术规程》是我国专门针对羊场免疫工作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引导羊场开展科学、规范的免疫工作,以预防和控制羊群疫病的发生,该规程由辽宁省畜牧兽医局编制,并于2006年正式发布实施。

免疫原则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羊场免疫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2. 科学合理,规范操作:羊场免疫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严格遵守规程操作,确保免疫效果。
  3. 因地制宜,灵活调整:羊场免疫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羊群免疫状况等因素,灵活调整免疫策略。

免疫程序

羊场免疫程序应根据羊群疫病流行情况、羊只年龄、性别、品种等因素制定,以下为一般羊场免疫程序:

  1. 羊痘:每年春季和秋季各免疫一次,免疫后14天产生免疫力。
  2. 羊口蹄疫:每年春季和秋季各免疫一次,免疫后21天产生免疫力。
  3. 羊炭疽:每年春季和秋季各免疫一次,免疫后14天产生免疫力。
  4. 羊布病:每年春季和秋季各免疫一次,免疫后21天产生免疫力。
  5. 羊三联四防:每年春季和秋季各免疫一次,免疫后14天产生免疫力。

免疫方法

羊场免疫方法主要包括肌肉注射、皮射、口服、气雾免疫等,具体方法应根据疫苗种类、羊只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

免疫监测

羊场应定期对羊群进行免疫监测,包括抗体水平检测、疫病监测等,以确保免疫效果。

实施要点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免疫意识。
  2. 建立健全羊场免疫档案,详细记录羊只免疫情况。
  3. 选择合格的疫苗,确保疫苗质量。
  4. 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避免免疫失败。
  5. 加强免疫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免疫问题。

实际应用

《DB13/T 803-2006 羊场免疫技术规程》在实际养殖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为几个典型案例:

  1. 某羊场通过严格执行免疫程序,有效控制了羊痘、羊口蹄疫等疫病的发生,提高了羊群整体健康水平。
  2. 某羊场在实施免疫监测过程中,发现部分羊只抗体水平不达标,及时调整免疫策略,确保了羊群免疫效果。
  3. 某羊场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了养殖户免疫意识,降低了疫病传播风险。

《DB13/T 803-2006 羊场免疫技术规程》为我国羊场免疫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有助于保障羊群健康,提升养殖效益,在实际应用中,羊场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免疫工作,为我国畜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