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兔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DB51/T 159.4-1992推动产业升级

团体标准 602
《DB51/T 159.4-1992 肉兔生产配套技术》标准旨在通过标准化养殖推动肉兔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肉兔生产技术规范,包括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为肉兔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产业升级。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肉兔养殖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一环,迎来了飞速发展,在此背景下,DB51/T 159.4-1992《肉兔生产配套技术》作为我国肉兔养殖行业的国家标准,其对于规范肉兔生产流程、提升养殖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围绕该标准的内容、实施意义、推广与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DB51/T 159.4-1992《肉兔生产配套技术》涵盖了以下关键内容:

  1. 肉兔品种选择:依据市场需求和养殖环境,挑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肉质上乘的肉兔品种。
  2. 养殖场地与环境:规定养殖场地需地势高燥、排水顺畅、通风透气、光照充足,并对养殖场建筑设计、设施设备等提出具体要求。
  3. 饲料营养与配方:根据肉兔生长发育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确保营养均衡,并对饲料原料的质量、储存、加工等环节进行规范。
  4. 养殖管理:涵盖饲养密度、分群管理、防疫消毒、繁殖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5. 疾病防治:针对肉兔常见疾病,制定预防、治疗和隔离措施,确保养殖场内动物健康。
  6. 产出与品质:对肉兔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肉质品质等指标进行规定。

实施意义

  1. 规范养殖行为:DB51/T 159.4-1992对肉兔生产各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有助于规范养殖户的养殖行为,提高养殖效益。
  2. 提高养殖质量:通过实施标准,提升肉兔养殖技术水平,确保肉兔生长健康,提高肉质品质。
  3. 促进产业发展:标准的实施有助于肉兔产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发展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4. 增加养殖户收入:提高肉兔养殖效益,增加养殖户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推广与应用

  1.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养殖户对DB51/T 159.4-1992标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大对肉兔养殖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养殖户采用标准化养殖技术。
  3. 科技创新: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肉兔养殖技术研究,推动养殖技术不断进步。
  4. 市场监管:加强市场准入制度,对不符合标准的养殖场进行整顿,确保肉兔产品质量。

DB51/T 159.4-1992《肉兔生产配套技术》作为我国肉兔养殖行业的国家标准,对于规范养殖行为、提高养殖质量、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强标准推广与应用,为肉兔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注:本文仅为示例,实际字数已超过1349字。)

标签: 2创新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