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稻区优质粳稻栽培新标准,DB41/T 2381-2022,开启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新篇章

团体标准 602
《DB41/T 2381-2022 沿黄稻区优质粳稻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提升沿黄稻区粳稻种植品质,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开启农业发展新篇章。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粮食生产技术也在持续创新,为了提升沿黄稻区粳稻的产量与品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最新颁布了《DB41/T 2381-2022 沿黄稻区优质粳稻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深入探讨其内容、重要意义以及具体实施方法,旨在为我国沿黄稻区粳稻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沿黄稻区优质粳稻栽培新标准,DB41/T 2381-2022,开启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新篇章,沿黄稻区优质粳稻栽培新标准,DB41/T 2381-2022,开启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新篇章,2,2022,现代化,第1张

《DB41/T 2381-2022 沿黄稻区优质粳稻栽培技术规程》针对我国沿黄稻区粳稻种植的特定条件,融合现代农业技术,制定了一套全面性的栽培技术规范,该规程涵盖了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收割等各个环节,旨在提升粳稻的产量、品质和抗逆能力,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选种与播种

选种

(1)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粳稻品种,要求品种具备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多重特性。

播种

(2)依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播种前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晒种、消毒等,以提升发芽率和出苗率。

田间管理

施肥

(1)根据土壤肥力、水稻生长阶段和产量目标,科学合理地施肥,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灌溉

(2)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需水量,合理灌溉,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除草

(3)采用化学除草与人工除草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

病虫害防治

(4)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制定防治方案,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收割与储藏

收割

(1)根据水稻的成熟度,选择合适的收割时间,采用机械化收割,提高收割效率。

储藏

(2)收割后的水稻需及时晾晒、脱粒、筛选,确保储藏品质,推广使用现代化的储藏设施,降低储藏损失。

规程意义

  1. 提升粳稻产量和品质:通过规范化的栽培技术,提高粳稻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2. 保障粮食安全:沿黄稻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实施该规程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 推动农业现代化:规程的实施将推动沿黄稻区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4. 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提高粳稻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方法

  1.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农民对规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推广示范:选择典型区域进行规程实施示范,以点带面,推动规程在沿黄稻区的普及。
  3. 强化技术指导: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确保规程得到有效实施。
  4. 加强考核: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规程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确保规程落实到位。

《DB41/T 2381-2022 沿黄稻区优质粳稻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将对我国沿黄稻区粳稻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应积极推广规程,提升粳稻产量和品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标签: 22022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