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492-2021 高山甘蓝生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研究
《DB61/T 1492-2021 高山甘蓝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探讨》一文深入解读了该规程,旨在指导高山甘蓝的高效生产,文章分析了规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包括品种选择、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并探讨了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对策,为提升高山甘蓝产量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持续进步,高山甘蓝作为一种富含营养、经济价值高的蔬菜,在农业生产领域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为了规范高山甘蓝的生产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我国于2021年正式颁布了《DB61/T 1492-2021 高山甘蓝生产技术规程》,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DB61/T 1492-2021 高山甘蓝生产技术规程》由我国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适用于高山区域甘蓝的种植,该规程内容涵盖了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包装等多个方面,旨在为高山甘蓝的生产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
规程主要内容解读
产地环境
产地要求:
- 海拔需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区域;
- 土壤肥沃,pH值保持在6.0-7.5之间;
- 水源充足,水质需符合国家农业灌溉水质标准;
- 空气质量优良,大气污染物排放需符合国家标准。
品种选择
品种推荐:
- 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高山甘蓝品种;
- 考虑品种的生育期与高山地区气候条件相匹配;
- 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抗逆性;
- 商品性状好,便于市场销售。
栽培技术
整地与施肥:
- 甘蓝生长前期需肥量大,整地时宜深翻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
-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基肥施用量为每亩1000-1500公斤。
播种与定植:
- 高山甘蓝播种期一般在春季,采用条播或穴播,播种后覆盖细土,保持土壤湿润;
- 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进行定植,行距30-40厘米,株距20-25厘米。
田间管理:
- 注意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
- 生长中期追施氮、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
-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虫害:
- 菜青虫、菜粉蝶、软腐病等。
防治方法:
-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
-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遵循安全、高效、低毒原则。
采收与包装
采收:
- 甘蓝成熟后,及时采收,选择晴天进行;
- 避免雨后采收。
包装:
- 采收后,对甘蓝进行挑选、分级、包装,确保产品质量。
规程应用探讨
提高生产效益
《DB61/T 1492-2021 高山甘蓝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高山甘蓝的生产效益,通过规范生产技术,提升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
保障食品安全
规程对高山甘蓝的生产环境、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减少农药残留。
推广与示范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DB61/T 1492-2021 高山甘蓝生产技术规程》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规程的认识,开展规程的推广与示范工作,使规程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DB61/T 1492-2021 高山甘蓝生产技术规程》为高山甘蓝的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在实际生产中,应认真贯彻执行规程,提高高山甘蓝的生产水平,为我国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