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玉露加工技术规程DB42/T 611-2010,传承与创新深度解析

团体标准 604
《恩施玉露加工技术规程》DB42/T 611-2010解析,深入探讨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的结合,规程从原料选取、加工工艺、品质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传承恩施玉露茶文化,推动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恩施玉露,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凭借其独特的品质与口感,赢得了茶友们的广泛喜爱,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弘扬这一传统茶文化,我国精心制定了《DB42/T 611-2010 恩施玉露加工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程的背景、内容及其实施的重要意义。

恩施玉露加工技术规程DB42/T 611-2010,传承与创新深度解析,恩施玉露加工技术规程DB42/T 611-2010,传承与创新深度解析,2,创新,食品安全,第1张

规程背景

源自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恩施玉露,拥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已超过千年,其独特的加工工艺——“三炒三凉”,完美保留了茶叶的天然品质,为了规范恩施玉露的加工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我国在2010年正式发布了《DB42/T 611-2010 恩施玉露加工技术规程》。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恩施玉露茶的生产、加工及销售全过程。

原料要求

恩施玉露茶所选用的原料,必须是恩施地区特有的茶树品种,如恩施大叶种、恩施中叶种等,原料需新鲜、无病虫害、无霉变,确保茶叶的品质。

加工工艺

  • 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采摘时节多在清明前后。
  • 摊放:将采摘的茶叶摊放在阴凉通风处,摊放时间约6小时。
  • 杀青:采用高温杀青,温度控制在200-220℃,时间约10分钟。
  • 揉捻:手工或机械揉捻,揉捻时间约20分钟。
  • 晾晒:揉捻后的茶叶继续摊放于阴凉通风处,直至茶叶表面呈翠绿色。
  • 复火:晾晒好的茶叶进行复火,温度控制在80-100℃,时间约10分钟。
  • 冷却:将复火后的茶叶冷却至室温。
  • 包装:包装材料需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实施意义

  1. 提升产品质量:《DB42/T 611-2010 恩施玉露加工技术规程》对原料选择、加工工艺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有助于全面提升恩施玉露茶的品质。

  2. 传承茶文化:规程的制定有助于恩施玉露茶传统加工工艺的传承与发扬,让更多人了解并热爱这一传统茶文化。

  3. 规范市场秩序:规程的实施有助于规范恩施玉露茶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障消费者权益。

  4. 推动产业发展:通过规程的实施,提升恩施玉露茶的品质与知名度,助力当地茶产业的繁荣发展。

《DB42/T 611-2010 恩施玉露加工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升恩施玉露茶的品质、传承茶文化、规范市场秩序及促进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持续加强规程的宣传与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恩施玉露茶,共同助力恩施玉露茶产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