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肥肠钵烹饪艺术与DB43/T 1573.8-2018标准解读
《DB43/T 1573.8-2018标准解读》深入剖析常德钵子菜肥肠钵烹饪技艺,传承独特风味,该标准规范了肥肠钵的选材、烹饪步骤及风味要求,确保传统美食得以延续。
在我国湖南省的常德市,有一道享誉当地的传统佳肴——肥肠钵,这道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喜爱,而《DB43/T 1573.8-2018 常德钵子菜 第8部分:肥肠钵》这一标准,则为肥肠钵的烹饪技艺和风味传承提供了权威的指南,本文将围绕这一标准,对肥肠钵的制作工艺、风味特色以及营养价值进行深入剖析。
肥肠钵的制作工艺
选材
依据《DB43/T 1573.8-2018》标准,肥肠钵的主要原料包括猪大肠、猪肉以及猪杂等,猪大肠需选用新鲜、干净、无异味者,猪肉则需选择肉质鲜嫩、无腥味的部位。
准备
将猪大肠彻底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和异味,使用面粉、盐、醋等调料反复搓洗,直至大肠表面光滑,无异味,将猪肉切成薄片,猪杂切成小块。
烹饪
- 炒制:将猪大肠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姜片、葱段、料酒等调料,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转小火炖煮至大肠熟透。
- 炒肉片:另起锅,放入适量的油,将猪肉片下锅炒至变色,加入适量的盐、生抽、老抽等调料调味。
- 炖煮:将炖好的大肠和炒好的肉片放入炖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豆芽、白菜等蔬菜,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
- 调味:待肥肠钵炖煮至汤汁浓稠,蔬菜熟透时,加入适量的盐、鸡精、胡椒粉等调料调味。
肥肠钵的风味特点
鲜美可口
肥肠钵以猪大肠为主料,经过炖煮后,大肠中的油脂和异味被充分去除,口感鲜美,回味无穷。
香辣可口
在烹饪过程中,肥肠钵加入了辣椒、花椒等调料,使得菜肴具有浓郁的香辣味,令人食欲大增。
营养丰富
肥肠钵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肥肠钵的营养价值
- 蛋白质:肥肠钵中的猪肉和猪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
- 脂肪:肥肠钵中的脂肪含量适中,既可提供能量,又不会导致肥胖。
- 矿物质:肥肠钵中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有助于维持骨骼、牙齿的健康。
- 维生素:肥肠钵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有助于正常的生理功能。
《DB43/T 1573.8-2018 常德钵子菜 第8部分:肥肠钵》这一标准,为肥肠钵的烹饪技艺和风味传承提供了权威的指导,在今后的烹饪实践中,我们要严格按照这一标准,制作出美味、营养、健康的肥肠钵,让这道传统名菜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也要传承和弘扬饮食文化,让肥肠钵这道美食走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