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5/T 2826-2007标准深度解析,无公害白杏生产技术规程

团体标准 602
《DB65/T 2826-2007标准解读》全面解析了无公害食品白杏生产技术规程,该标准详细阐述了白杏的无公害生产过程,包括产地环境、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储存等环节,旨在确保白杏产品的安全、优质,提升无公害食品的标准化水平。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保障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到安全、健康的食品,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DB65/T 2826-2007《无公害食品 白杏生产技术规程》便是针对我国特色水果白杏的生产管理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标准,旨在帮助广大种植者和消费者全面了解白杏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DB65/T 2826-2007标准深度解析,无公害白杏生产技术规程,DB65/T 2826-2007标准深度解析,无公害白杏生产技术规程,2,标准解读,食品安全,第1张

DB65/T 2826-2007《无公害食品 白杏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白杏生产的无公害食品标准,自2007年发布实施以来,对白杏生产的产地环境、种苗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包装、标志与标签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这些要求旨在提升白杏产品的品质,确保消费者的健康。

产地环境

  1.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白杏产地应选择海拔500-1500米,年均气温8-14℃,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地区。
  2. 土壤条件:白杏产地土壤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透气性和肥力,pH值在6.5-7.5之间。
  3. 环境保护:白杏产地应远离工业区和污染源,确保产地环境清洁。

与种苗

  1. 果实采集:选用成熟、饱满、无病虫害的白杏果实,采集后及时晾干,避免霉变。
  2. 种苗选择: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种苗,要求根发达、枝条粗壮。

栽培管理

  1. 整地:白杏产地应进行深翻、施肥、平整土地,为白杏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2. 定植:白杏定植时间以春季为宜,株距2-3米,行距3-4米。
  3. 水肥管理: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植株生长需求,适时灌溉和施肥,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比例为1:0.5:1。
  4. 修剪:白杏修剪应在冬季进行,以促进树体通风透光,提高果实品质。

病虫害防治

  1. 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 物理防治:利用黄板、诱虫灯等物理方法诱虫。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
  4.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确保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收获与包装

  1. 收获:白杏成熟期为8-10月,应根据果实颜色、硬度等指标确定收获时间。
  2. 包装:白杏包装应采用环保材料,确保果实新鲜、卫生。

标志与标签

  1. 标志:白杏产品应加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2. :标签应注明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等。

DB65/T 2826-2007《无公害食品 白杏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白杏生产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白杏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广大种植者和消费者应认真学习和遵守该标准,共同推动我国白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