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DB43/T 2617-2023解析,林下黄连高效种植攻略
DB43/T 2617-2023新标准为林下黄连栽培提供规范,强调科学种植,提升黄连品质与产量,规程涵盖选地、品种选择、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助力林农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兴盛,林下黄连作为一项关键的中药材,其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了规范林下黄连的种植技术,提升药材品质,保障市场供应的稳定性,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了DB43/T 2617-2023《林下黄连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林下黄连的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43/T 2617-2023《林下黄连栽培技术规程》在前版规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林下黄连种植的实际情况,对栽培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该规程共分为七个部分,涵盖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选择与规划、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内容。
产地选择与规划
产地选择
林下黄连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适宜选择海拔300-1500米的山区,土壤类型以黄壤、红壤为宜,pH值应保持在5.0-6.5之间,要求水源充足,排水条件良好。
规划布局
林下黄连的种植面积应与林地的面积相匹配,避免过度种植,在种植前,应对林地进行合理规划,确保黄连与树木的共生关系。
栽培技术
处理
选择优质黄连,进行消毒、浸泡、催芽等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种植时间
林下黄连的种植时间一般在春季,具体时间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
种植方法
采用穴播或条播方式,行距30-40厘米,株距15-20厘米,每穴播种2-3粒。
栽培管理
(1)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持土壤肥沃。
(2)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
(3)除草:及时清除杂草,防止与黄连争夺养分。
(4)修剪:适时修剪黄连植株,促进通风透光。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1)轮作:实行轮作制度,减少病害发生。
(2)土壤消毒: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杀灭病原菌。
(3)药剂防治:根据病害发生情况,选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虫害防治
(1)物理防治:利用黄连对害虫的驱避作用,设置驱虫带。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害虫。
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间
林下黄连的采收时间一般在种植后第3-4年,具体时间为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
采收方法
采用人工挖掘,将黄连连根挖起。
加工方法
(1)洗净:将黄连洗净,去除杂质。
(2)切片:将黄连切片,厚度为2-3毫米。
(3)干燥:将切片置于通风、干燥处,晾干。
DB43/T 2617-2023《林下黄连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林下黄连的种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遵循该规程,可以有效提高林下黄连的产量和品质,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种植者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栽培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林下黄连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林下黄连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种植者能够认真学习、严格执行,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