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642-2013标准下肉牛育肥关键控制点追溯采集研究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4
本研究基于DB15/T 642-2013标准,对肉牛育肥环节的关键控制点进行追溯采集指南研究与应用,通过优化管理流程,提升肉牛育肥质量,确保食品安全,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肉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显著,作为肉牛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肉牛育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与市场的安全,为了提升肉牛育肥环节的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我国制定了《基于射频识别的肉牛育肥环节关键控制点追溯采集指南》(DB15/T 642-2013)标准,本文将围绕这一标准,对肉牛育肥环节的关键控制点追溯采集进行深入探讨。

DB15/T 642-2013标准下肉牛育肥关键控制点追溯采集研究与应用,DB15/T 642-2013标准下肉牛育肥关键控制点追溯采集研究与应用,2,消费者权益,产业健康发展,第1张

DB15/T 642-2013标准是我国首个针对肉牛育肥环节追溯采集的行业标准,旨在借助射频识别(RFID)技术,实现肉牛育肥环节的全面追溯,从而提升肉牛产品的质量,该标准详细规定了肉牛育肥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并对追溯采集的方法、内容、流程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范。

肉牛育肥环节关键控制点

依据DB15/T 642-2013标准,肉牛育肥环节的关键控制点涵盖以下几方面:

  1. 种牛引进与选择:引进种牛时,需选择优质、健康的牛种,并做好详细记录。
  2. 饲养管理:包括饲料选择、饲养环境、疫病防控等,确保肉牛健康成长。
  3. 育肥过程:监测体重、生长速度、饲料率等指标,确保育肥效果。
  4. 出栏与屠宰:对出栏肉牛进行体重、肉质等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5. 追溯管理:建立肉牛育肥环节的追溯数据库,实现全程追溯。

追溯采集方法

  1. 射频识别(RFID)技术:利用RFID标签对肉牛进行标识,实现实时跟踪。
  2. 数据采集设备:包括RFID读写器、条码扫描器、手持终端等,用于采集肉牛育肥环节的相关数据。
  3. 管理系统:建立肉牛育肥环节的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追溯。
  1. 肉牛基本信息:包括品种、出生日期、出生地、父母代等。
  2. 饲养管理:包括饲料种类、饲养环境、疫病防控措施等。
  3. 育肥过程:包括体重、生长速度、饲料率等。
  4. 出栏与屠宰:包括出栏时间、屠宰时间、屠宰地点、肉质等。
  5. 追溯管理:包括录入、查询、统计、分析等。

应用与效果

  1. 提高肉牛产品质量:通过追溯采集,有助于发现肉牛育肥环节的问题,提升肉牛产品质量。
  2. 保障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可通过追溯了解肉牛的来源、生长过程等,保障自身权益。
  3. 促进肉牛产业健康发展:通过追溯采集,有助于规范肉牛育肥环节的管理,推动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DB15/T 642-2013《基于射频识别的肉牛育肥环节关键控制点追溯采集指南》标准为肉牛育肥环节的追溯采集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不断优化追溯采集方法,提高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肉牛产业链的追溯管理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