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149.3-2023 小粒种咖啡种植管理指南深度解读

团体标准 612
《DB53/T 149.3-2023 小粒种咖啡第3部分:种植管理指南》解析了小粒种咖啡的种植管理方法,包括种植技术、土壤管理、水分控制、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旨在提高咖啡种植效率和品质。

在全球咖啡消费浪潮的推动下,小粒种咖啡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卓越的品质,在咖啡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消费者竞相追捧的香醇之选,我国正式发布的DB53/T 149.3-2023《小粒种咖啡 第3部分:种植管理》标准,便是为了规范小粒种咖啡的种植流程,提升咖啡品质与产量,为种植者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种植指导,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广大咖啡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53/T 149.3-2023 小粒种咖啡种植管理指南深度解读,DB53/T 149.3-2023 小粒种咖啡种植管理指南深度解读,2,2023,第1张

DB53/T 149.3-2023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小粒种咖啡种植管理的国家标准,自2023年起正式施行,该标准从种植区域、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摘与加工等多个方面,对小粒种咖啡的种植进行了详尽的规定。

种植区域

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小粒种咖啡对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有较高要求,根据DB53/T 149.3-2023,种植区域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年均气温18℃以上,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3℃;
  2. 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
  3. 土壤pH值在4.5-6.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

种植区域的选择:基于上述条件,我国云南、广西、海南等地区成为小粒种咖啡的理想种植地。

种植技术

  1. 种植密度:每亩种植150-200株小粒种咖啡。
  2. 种植时间:春季(3月至5月)为最佳种植时间。
  3. 种植方法:采用穴植法,挖穴深度30-40厘米,直径40-50厘米,将咖啡苗放入穴中,填土压实,浇透水。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小粒种咖啡常见病害包括叶斑病、锈病等,病虫害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 合理使用农药,避免农药残留;
  3.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咖啡树抗病能力。

虫害防治:常见虫害包括咖啡豆象、咖啡小绿叶蝉等,虫害防治措施包括:

  1. 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虫害;
  2. 合理使用农药,避免农药残留;
  3.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天敌等。

采摘与加工

  1. 采摘时间:选择果实成熟期,即咖啡豆颜色由绿变黄,豆粒饱满时。
  2. 采摘方法:人工采摘,避免机械损伤。
  3. 加工方法:根据DB53/T 149.3-2023,加工方法包括晒干、阴干、水洗等,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咖啡品质。

DB53/T 149.3-2023《小粒种咖啡 第3部分:种植管理》的实施,对我国小粒种咖啡品质和产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咖啡种植者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加强种植管理,提高咖啡品质,满足市场需求,该标准为我国小粒种咖啡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有助于种植者掌握种植技术,为我国咖啡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