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与饮料中橘红2号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地方标准解析

团体标准 602
本文对DBS22/017-2013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进行解读,重点介绍了柑橘类及其饮料中橘红2号的测定方法,即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分析,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方法,DBS22/017-2013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柑橘类及其饮料中橘红2号的测定》便是针对柑橘类产品中橘红2号含量进行检测的关键标准,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标准,并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橘红2号测定中的实际应用。

柑橘与饮料中橘红2号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地方标准解析,柑橘与饮料中橘红2号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地方标准解析,2,标准解读,食品安全,第1张

DBS22/017-2013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概述

DBS22/017-2013标准详细规定了柑橘类及其饮料中橘红2号的检测方法,涵盖了样品前处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以及数据处理等环节,该标准适用于柑橘类及其饮料中橘红2号含量的测定,旨在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质量控制的依据。

橘红2号及其潜在危害

橘红2号,化学名为β-胡萝卜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广泛存在于柑橘类产品中,适量摄入β-胡萝卜素对人体有益,但过量摄入可能带来健康风险,长期过量摄入β-胡萝卜素可能导致皮肤黄染、肝功能异常等健康问题,对柑橘类产品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橘红2号测定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高效、灵敏、准确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环保等领域,在DBS22/017-2013标准中,高效液相色谱法被用于橘红2号的测定。

样品前处理

样品前处理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橘红2号的关键步骤,通过对柑橘类或饮料样品进行离心、过滤等操作,去除杂质,使用适当的溶剂(如正己烷、石油醚等)提取样品中的β-胡萝卜素,提取后的样品需进行适当稀释,以满足HPLC检测的要求。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橘红2号的主要步骤如下:

  1. 色谱柱:选择适合的色谱柱(如C18柱),以确保β-胡萝卜素的分离效果。
  2. 流动相:采用适当的流动相(如正己烷-异丙醇混合溶液),以实现β-胡萝卜素的快速分离。
  3. 检测器:采用紫外检测器(UV)或荧光检测器(FLD)对β-胡萝卜素进行检测。
  4. 分析条件:根据实验需要,优化色谱柱、流动相、检测器等分析条件,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

数据处理

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过程中,需对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峰面积积分、标准曲线绘制等,通过比较样品峰面积与标准曲线,可计算出样品中β-胡萝卜素含量。

DBS22/017-2013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为柑橘类及其饮料中橘红2号的测定提供了规范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一种高效、灵敏、准确的检测技术,在橘红2号测定中具有广泛应用,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促进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了解和掌握DBS22/017-2013标准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橘红2号测定中的应用,对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