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842.2-2005,有机大豆生产技术规程——绿业规范化实践手册

团体标准 601
《DB32/T 842.2-2005 有机大豆生产技术规程》为绿业提供规范化实践指南,详细阐述了有机大豆生产的各个环节,确保产品安全、健康,助力我国有机农业发展。

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与健康日益重视,有机食品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大豆,作为我国关键的粮食及油料作物,其有机种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显得尤为关键,DB32/T 842.2-2005《有机大豆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有机大豆生产的重要技术标准,为有机大豆的生产提供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指导,本文将围绕该规程,深入探讨有机大豆的生产技术。

DB32/T 842.2-2005,有机大豆生产技术规程——绿业规范化实践手册,DB32/T 842.2-2005,有机大豆生产技术规程——绿业规范化实践手册,2,食品安全,技术规程,第1张

有机大豆的定义及意义

有机大豆是指在无污染、无化学肥料、农药、激素等化学物质的环境中,通过有机种植技术培育的大豆,有机大豆富含营养、口感佳、无污染,对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

DB32/T 842.2-2005规程的主要内容

  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我国有机大豆的生产,涵盖种植、收获、加工等全过程。
  2. 生产原则:有机大豆生产应遵循生态平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健康安全的原则。
  3. 种植地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无污染的地区作为有机大豆种植地。
  4. 种子选择:选用经过有机认证的种子,确保产品质量。
  5. 土壤管理:实行轮作、间作、套种等种植方式,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施用有机肥,禁止使用化学肥料。
  6. 农药使用:禁止使用化学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保方法防治病虫害。
  7. 灌溉与施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合理施肥,确保大豆生长所需养分。
  8. 收获与加工:适时收获,确保大豆品质;采用物理方法加工,保证产品安全。

有机大豆生产技术要点

  1. 土壤改良:在有机大豆生产前,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 种子处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处理,确保种子健康。
  3. 播种与密度: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密度。
  4.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保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5. 肥水管理:合理施肥、灌溉,确保大豆生长所需养分和水分。
  6. 收获与储存:适时收获,采用物理方法加工,确保产品安全。

有机大豆生产的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有机大豆的市场价格高于普通大豆,市场需求稳定,有利于农民增收。
  2. 社会效益:有机大豆生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3. 生态效益:有机大豆生产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DB32/T 842.2-2005《有机大豆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有机大豆生产提供了规范化、科学化的指导,在未来的有机大豆生产中,我们要严格执行该规程,提高有机大豆产量和品质,为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