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山药生产技术规程DB32/T 955-2006深度解析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2
《DB32/T 955-2006 有机山药生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是一本关于有机山药种植的指南,详细解析了有机山药的生产技术规程,包括土壤管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旨在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有机山药,提高山药品质和产量。

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与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有机农产品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有机山药,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优良的口感,作为一种绿色健康食品,在市场上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发布的《有机山药生产技术规程》(DB32/T 955-2006)是我国首个针对有机山药生产的规范性文件,本文将对其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其在有机山药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有机山药生产技术规程DB32/T 955-2006深度解析与应用,有机山药生产技术规程DB32/T 955-2006深度解析与应用,2,食品安全,技术规程,第1张

《有机山药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有机山药生产技术规程》(DB32/T 955-2006)是我国在2006年发布的首个有机山药生产技术规范,该规程详细规定了有机山药的生产环境、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加工等方面的要求,旨在提升有机山药的品质和产量,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有机山药生产技术规程解析

生产环境

有机山药的生产环境需满足国家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具体要求包括:

  1. 土壤:适宜的土壤pH值应在6.0-7.5之间,有机质含量需超过2%。
  2. 水源:用水应源自未受污染的地下水或山泉水。
  3. 大气:生产区域的大气质量需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品种选择

有机山药生产应选用经过国家或省级部门认定的有机山药品种,要求品种纯度≥95%,发芽率≥85%。

种植技术

  1. 整地:种植前需进行深翻、晒土,确保土壤疏松、透气。
  2. 播种: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采用穴播或条播方式,播种深度为3-5厘米。
  3. 田间管理:生长期间需适时浇水、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具体措施包括:

  1. 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轮作,提高抗病能力。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病虫害。
  3. 物理防治:利用灯光、振动等物理方法诱虫。

采收与加工

有机山药应在成熟期采收,一般从播种到采收需150-180天,采收后应进行清洗、晾晒、加工等处理,以确保产品质量。

有机山药生产技术规程的应用

提高有机山药品质

遵循《有机山药生产技术规程》,有助于提升有机山药的品质,满足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

保障消费者权益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有机山药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有机农业发展

规程的推广与应用,有助于推动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

《有机山药生产技术规程》(DB32/T 955-2006)为我国有机山药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遵循该规程,有助于提高有机山药的品质和产量,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我国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有机山药生产过程中,我们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规程,为我国有机农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