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956-2006有机牛蒡生产技术规程深度解读,绿业典范实践解析

团体标准 602
《DB32/T 956-2006 有机牛蒡生产技术规程》详细阐述了有机牛蒡种植的标准化流程,为绿色农业提供典范,本规程从土壤处理、种子选择、种植管理到病虫害防治,全面解析有机牛蒡生产的关键技术,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也日益旺盛,牛蒡,这一富含营养和药用价值的蔬菜,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健康益处,逐渐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新宠,为了确保有机牛蒡的生产质量,规范其发展,我国制定了《有机牛蒡生产技术规程》(DB32/T 956-2006),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一规程的背景、内容及其深远意义。

DB32/T 956-2006有机牛蒡生产技术规程深度解读,绿业典范实践解析,DB32/T 956-2006有机牛蒡生产技术规程深度解读,绿业典范实践解析,2,技术规程,产品质量安全,第1张

规程背景

有机农业,秉承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生产过程中拒绝化学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转而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自然方法来控制病虫害,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作为有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牛蒡的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对于推动有机牛蒡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适用范围

本规程涵盖了有机牛蒡生产的全过程,包括种植、管理、收获、加工等关键环节。

产地选择

有机牛蒡的生产应选址于生态环境优越、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需大于2%,pH值宜控制在5.5~7.5之间。

品种选择

在众多有机牛蒡品种中,应优先选择那些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优质品种。

处理与播种

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消灭病原菌,消毒方法可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30分钟,播种时,应深翻土壤,施足基肥,采用条播或穴播,播种深度为2~3厘米,行距30~40厘米,株距15~20厘米。

田间管理

施肥:采用有机肥,如鸡粪、牛粪等,施肥量需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情况灵活调整。

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干旱季节应适时灌溉。

病虫害防治: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方法,如使用黄板诱杀、生物农药等。

收获与加工

有机牛蒡成熟后,应及时收获,避免损伤植株,加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有机生产原则,杜绝使用化学物质。

实施意义

提高产品质量:实施《有机牛蒡生产技术规程》,有助于提升有机牛蒡的品质,满足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追求。

推动农业发展:该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将助力有机农业的蓬勃发展,提升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提高有机牛蒡的产量和品质,规程的实施将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保障消费者健康:有机牛蒡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物质,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有机牛蒡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有机牛蒡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严格执行规程要求,推动有机牛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