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50.3-2009标准解析,出口芦笋罐装加工技术规范详解

团体标准 604
本文深入解读了DB32/T 450.3-2009标准,详细阐述了出口芦笋罐装加工技术规程,从原料选择、清洗、切割、罐装到杀菌等环节,全面介绍了芦笋罐装加工的标准化流程,确保产品质量,提升出口竞争力。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出口芦笋产业已逐渐成长为我国农业出口领域的重要支撑力量,为了确保出口芦笋的品质和安全性,我国制定了《出口芦笋 第3部分:罐装加工技术规程》(DB32/T 450.3-2009),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我国出口芦笋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DB32/T 450.3-2009标准解析,出口芦笋罐装加工技术规范详解,DB32/T 450.3-2009标准解析,出口芦笋罐装加工技术规范详解,2,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DB32/T 450.3-2009规程概述

《出口芦笋 第3部分:罐装加工技术规程》(DB32/T 450.3-2009)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出口芦笋罐装加工的技术规范,该规程旨在规范出口芦笋罐装加工流程,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自2009年发布以来,该规程于2010年开始正式实施。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出口芦笋罐装加工的企业,涵盖了芦笋的采购、清洗、切割、装罐、封罐、杀菌、冷却、检验、包装等全过程。

原料要求

  1. 芦笋品种:应选用适合罐装的芦笋品种,如绿芦笋、白芦笋等。
  2. 芦笋质量:芦笋应新鲜、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并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

加工过程

  1. 清洗:使用清水或去离子水对芦笋进行彻底清洗,去除泥土、杂质等。
  2. 切割:根据市场需求,将芦笋切割成不同规格,如整根、切段、切片等。
  3. 装罐:将切割好的芦笋装入罐内,确保装罐量符合要求。
  4. 封罐:使用符合标准的封罐机进行封罐,确保罐内真空度。
  5. 杀菌:根据罐内食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杀菌方式,如高温杀菌、低温杀菌等。
  6. 冷却:杀菌后,将罐内食品冷却至室温。
  7. 检验:对罐装芦笋进行感官、理化、微生物等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8. 包装:将合格的罐装芦笋进行包装,确保包装材料符合要求。

质量控制

  1. 生产过程控制: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2. 检验检测:建立完善的检验检测体系,对产品进行全过程的检验。
  3. 不合格品处理: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隔离、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规程实施意义

  1. 提高出口芦笋产品质量:DB32/T 450.3-2009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出口芦笋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增强我国出口芦笋的竞争力。
  2. 保障消费者权益:规程的实施,有助于确保出口芦笋产品的安全、卫生,保障消费者权益。
  3. 促进产业发展:规程的实施,有助于规范出口芦笋罐装加工行业,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DB32/T 450.3-2009《出口芦笋 第3部分:罐装加工技术规程》是我国出口芦笋产业的重要技术规范,通过深入解读该规程,有助于我国出口芦笋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为我国出口芦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