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青菜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助力产业升级
《DB32/T 570-2009 香青菜生产技术规程》旨在通过标准化种植,推动香青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品品质与市场竞争力。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对绿色、健康、营养的蔬菜需求日益旺盛,香青菜,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近年来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规范香青菜的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我国正式出台了《香青菜生产技术规程》(DB32/T 570-2009),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香青菜生产者提供技术支持,助力香青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香青菜生产技术规程》(DB32/T 570-2009)是我国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适用于香青菜的种植、采收、加工、运输等全过程,该规程旨在规范香青菜的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推动香青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香青菜种植技术
选地与整地
香青菜喜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适宜在pH值5.5-6.5的沙壤土中种植,选择种植地时,应避免重茬地,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整地前需深翻土壤,施足底肥,为香青菜的生长提供充足养分。
品种选择与处理
选择抗病、高产、优质的香青菜品种,播种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晾干。
播种与定植
香青菜播种期为春季和秋季,春季播种应在3月底至4月初进行,秋季播种应在8月底至9月初进行,采用或育苗移栽的方式,株距为20-25厘米,行距为30-35厘米;育苗移栽的苗龄为30-40天,定植密度为每亩2000-2500株。
田间管理
-
水分管理:香青菜喜湿润环境,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夏季高温干旱时,需及时灌溉;冬季低温时,应适当控制浇水,以防烂根。
-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肥力,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公斤;追肥以氮肥为主,每亩施用尿素20-30公斤。
-
病虫害防治:定期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选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采收与加工
香青菜采收期为播种后50-60天,当植株高度达到20-30厘米时,即可采收,采收后,要及时进行加工,以保持其风味和营养价值。
运输与储存
-
运输:香青菜运输过程中,应保持低温、通风,避免光直射,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防止污染。
-
储存:香青菜储存时应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高温,储存温度控制在0-5℃,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下。
《香青菜生产技术规程》(DB32/T 570-2009)为香青菜生产者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香青菜的质量和产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程执行,不断优化种植技术,推动香青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