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饲料标准DB32/T 1046-2007解读与应用分析
《DB32/T 1046-2007 罗氏沼虾配合饲料技术要求解读与应用分析》一文详细解读了该标准的技术要求,包括饲料成分、质量标准及使用方法,文章分析了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旨在提高罗氏沼虾饲料的质量和养殖效率。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罗氏沼虾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虾类,其养殖规模持续扩大,为了提升罗氏沼虾养殖的经济效益,确保其健康成长,我国于2007年正式发布了《罗氏沼虾配合饲料技术要求》(DB32/T 1046-2007)这一地方标准,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罗氏沼虾养殖实践中的应用。
DB32/T 1046-2007标准概述
DB32/T 1046-2007是浙江省的地方标准,自2007年起正式实施,该标准对罗氏沼虾配合饲料的原料、营养成分、产品质量以及检验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旨在规范罗氏沼虾配合饲料的生产,提升饲料质量,从而保障罗氏沼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DB32/T 1046-2007标准内容解读
原料要求
该标准对罗氏沼虾配合饲料的原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原料必须新鲜、无污染,符合国家相关法规,且含有适宜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以满足罗氏沼虾的生长需求。
营养成分
罗氏沼虾配合饲料的营养成分应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35%,脂肪含量应不低于8%,粗纤维含量应不高于10%,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应达到国家标准。
产品质量
罗氏沼虾配合饲料的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 外观:饲料应呈均匀颗粒状,色泽一致,无结块、霉变、异味等现象。
- 水分:饲料水分含量应不高于14%。
- 粗蛋白:粗蛋白含量应不低于35%。
- 粗脂肪:粗脂肪含量应不低于8%。
- 粗纤维:粗纤维含量应不高于10%。
检验方法
DB32/T 1046-2007标准规定了罗氏沼虾配合饲料的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水分测定、粗蛋白测定、粗脂肪测定、粗纤维测定等,为饲料生产企业提供了质量控制的依据。
DB32/T 1046-2007标准在罗氏沼虾养殖中的应用
提高饲料利用率
按照DB32/T 1046-2007标准生产的罗氏沼虾配合饲料,营养成分丰富,能够满足罗氏沼虾的生长需求,通过合理搭配饲料原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
保障罗氏沼虾健长
该标准对罗氏沼虾配合饲料的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确保饲料无污染、无异味,为罗氏沼虾提供健康、安全的生长环境。
促进罗氏沼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DB32/T 1046-2007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罗氏沼虾配合饲料的质量,促进罗氏沼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罗氏沼虾配合饲料技术要求》(DB32/T 1046-2007)为罗氏沼虾养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饲料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该标准生产罗氏沼虾配合饲料,养殖户也应选用符合标准要求的饲料,以确保罗氏沼虾的健长和养殖效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罗氏沼虾配合饲料市场的监管,确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