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泥螺,DB32/T 467-2008标准下的传统美食规范与传承
《DB32/T 467-2008 醉泥螺》是一项关于传统美食醉泥螺的规范标准,旨在规范醉泥螺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保障食品安全,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食文化。
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美食文化如同历史的河流,源远流长,各地特色美食层出不穷,醉泥螺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美食,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为了规范醉泥螺的生产与销售,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我国特地制定了DB32/T 467-2008这一行业标准,本文将围绕这一标准,对醉泥螺的制作流程、品质要求以及传承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DB32/T 467-2008标准概述
DB32/T 467-2008是《醉泥螺》这一行业标准的名称,由我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并于2008年正式发布,该标准详细规定了醉泥螺的生产、加工、包装、标识、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要求,旨在规范醉泥螺的生产与销售,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
醉泥螺的制作工艺
醉泥螺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具体步骤如下:
- 选材:选用新鲜、无污染的泥螺,采集地点需水质清澈、生态环境良好。
- 清洗:对采集到的泥螺进行彻底清洗,去除杂质和污物,确保卫生。
- 烹饪:将清洗干净的泥螺进行蒸煮,使肉质更加鲜嫩,烹饪过程中,需控制好火候和时间,避免过度烹饪影响口感。
- 腌制:将烹饪好的泥螺浸泡在特制的醉卤中,加入适量的酒、酱油、糖等调料,腌制3-5天,期间需定期翻动,使泥螺均匀吸收调料。
- 包装:腌制好的醉泥螺进行清洗、晾晒,装入真空包装袋中,确保其新鲜度和口感。
醉泥螺的品质要求
醉泥螺的品质要求严格,具体如下:
- 外观:色泽鲜艳,肉质饱满,无破损、无异味。
- 口感:鲜嫩、爽滑,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 香味:浓郁,具有独特的酒香和酱油香。
- 安全性: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无污染物残留。
醉泥螺的传承意义
醉泥螺作为我国传统美食,具有以下传承意义:
- 文化传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醉泥螺的制作工艺,有助于弘扬我国美食文化。
- 产业升级:醉泥螺产业是我国地方特色产业之一,通过规范生产和销售,提高产品质量,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
- 保障消费者权益:DB32/T 467-2008标准的实施,有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和食用醉泥螺。
DB32/T 467-2008标准为醉泥螺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明确规范,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传承我国传统美食文化,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继续关注醉泥螺产业,推动其可持续发展,让这一传统美食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