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711-2023,鸡腿菇秸秆栽培技术规程,开启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纪元

团体标准 601
《DB43/T 2711-2023 鸡腿菇秸秆栽培技术规程》发布,引领农业可持续发展,该规程规范鸡腿菇秸秆栽培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开启农业新篇章。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成为了当务之急,在这其中,鸡腿菇作为一种营养密度高、市场需求旺盛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联合编制的《鸡腿菇秸秆栽培技术规程》(DB43/T 2711-2023)正式出台,为鸡腿菇秸秆栽培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本文将围绕该规程,深入探讨鸡腿菇秸秆栽培技术,旨在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DB43/T 2711-2023,鸡腿菇秸秆栽培技术规程,开启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纪元,DB43/T 2711-2023,鸡腿菇秸秆栽培技术规程,开启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纪元,2,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鸡腿菇秸秆栽培技术规程概述

《鸡腿菇秸秆栽培技术规程》是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共同编制的,该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鸡腿菇秸秆栽培技术,提升鸡腿菇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

鸡腿菇秸秆栽培技术要点

株选与菌种制备

选用优质鸡腿菇菌种,进行纯化和复壮,确保菌种质量,制备菌种时,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以防杂菌污染。

株床准备

选择适宜的栽培场地,要求地势平坦、排水良好、通风透气,株床宽度一般为1.2米,长度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在株床底部铺设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止水分流失和杂菌滋生。

株床消毒

在接种前,对株床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甲醛等消毒剂进行喷洒,确保株床无菌。

接种与覆土

将制备好的菌种均匀撒在株床上,厚度约为1厘米,覆盖一层细土,厚度约为2厘米,接种后,保持株床湿润,有利于菌丝生长。

管理与调控

  1. 温度控制:鸡腿菇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夏季高温季节,应采取遮阳、喷水等措施降低温度;冬季低温季节,应采取保温措施。
  2. 湿度控制:鸡腿菇生长适宜湿度为60%-80%,在栽培过程中,应保持株床湿润,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3. 通风换气:保持株床通风,避免空气潮湿,有利于菌丝生长和鸡腿菇发育。

收获与加工

鸡腿菇生长周期一般为40-50天,当菌盖直径达到5-7厘米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应及时进行加工,如烘干、盐渍等,以延长保存期。

鸡腿菇秸秆栽培技术的优势

  1. 资源循环利用:鸡腿菇秸秆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2. 环境友好:鸡腿菇秸秆栽培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 产量稳定: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提高鸡腿菇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4.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鸡腿菇秸秆栽培技术的推广,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

《鸡腿菇秸秆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鸡腿菇秸秆栽培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推广这一技术,有望提高鸡腿菇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鸡腿菇秸秆栽培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