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食品安全地方标准DB31解读,餐饮服务单位管理指南
《DB31/2015-2013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解读》为餐饮服务单位提供了食品安全管理指导原则,旨在确保食品安全,解读了地方标准的具体要求,为餐饮业者提供操作指南。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亦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地方标准,DB31/2015-2013《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指导原则》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餐饮服务单位提供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指导。
DB31/2015-2013标准概述
DB31/2015-2013《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指导原则》于2015年正式发布,该标准主要适用于我国境内的餐饮服务单位,其核心目标是指导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餐饮服务。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指导原则
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餐饮服务单位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涵盖组织机构、人员职责、制度流程、设施设备、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储存运输、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确保食品安全管理的全面覆盖。
人员管理
餐饮服务单位必须配备具备相应资质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员工应接受专业的食品安全培训,掌握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原料采购与储存
餐饮服务单位应从合法、合规的供应商处采购原料,确保原料质量,原料储存需按照规定条件进行,防止交叉污染,确保食品安全。
加工制作
餐饮服务单位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要求,确保食品加工过程卫生、安全,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防止食品污染。
储存与运输
餐饮服务单位应配备符合要求的储存设施和运输工具,确保食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储存食品应按照温度、湿度等要求进行分类存放,防止食品变质。
销售服务
餐饮服务单位应提供清洁、卫生的餐饮服务环境,确保消费者饮食安全,向消费者提供食品时,应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
餐饮服务单位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DB31/2015-2013《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指导原则》为我国餐饮服务单位提供了食品安全管理的有力指导,餐饮服务单位应认真执行该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健康的餐饮服务,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也应共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共同维护食品安全,本文共计136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