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805-2023稻田磷素流失减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团体标准 601
《DB36/T 1805-2023稻田磷素流失减控技术规程》解读发布,旨在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稻田磷素流失,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程从种植、施肥、灌溉等方面提供具体指导,保障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愈发凸显,稻田磷素流失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严重影响了水环境质量,还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有效遏制稻田磷素流失,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于2023年正式发布了《稻田磷素流失减控技术规程》(DB36/T 1805-2023),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农业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6/T 1805-2023稻田磷素流失减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DB36/T 1805-2023稻田磷素流失减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规程背景及意义

规程背景

近年来,我国稻田磷素流失问题日益加剧,不仅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还使土壤质量恶化,对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倡导农业绿色发展,DB36/T 1805-2023《稻田磷素流失减控技术规程》的发布,旨在规范稻田磷素流失减控技术,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水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规程意义

  1. 提高稻田磷素利用效率,降低磷素流失风险:规程明确了稻田磷素流失减控技术的要求,通过科学施肥、合理耕作、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有效降低稻田磷素流失风险。
  2. 保护水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水环境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民生:规程强调稻田磷素流失减控技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适用范围

规程适用于我国稻田磷素流失减控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涵盖稻米种植、肥料施用、耕作制度、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

技术要求

  1. 科学施肥:根据土壤磷素状况、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性质,合理确定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
  2. 合理耕作:采取节水灌溉、合理轮作、免耕等耕作措施,减少土壤侵蚀,降低磷素流失。
  3. 种植结构调整: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节水、抗逆、高产、优质品种。
  4. 农田生态修复:加强农田生态修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5. 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稻田磷素流失监测体系,定期开展监测与评估,为稻田磷素流失减控提供科学依据。

DB36/T 1805-2023《稻田磷素流失减控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稻田磷素流失减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农业从业者应认真贯彻落实规程要求,积极开展稻田磷素流失减控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也应携手努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保障水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