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012.2-2023 种鸭养殖技术规范深度解读

团体标准 601
《DB11/T 012.2-2023 鸭第2部分,种鸭养殖技术规范详解》为我国种鸭养殖技术提供了一套全面、详细的规范,内容包括种鸭选育、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旨在提高种鸭养殖效益,保障鸭业健康发展。

鸭,作为我国卓越的肉鸭品种,以其肉质鲜美、生长速度之快、适应环境之强而广受消费者青睐,为了提升鸭养殖的经济效益,规范种鸭的养殖技术,我国特地制定了DB11/T 012.2-2023《鸭 第2部分:种鸭养殖技术规范》,本文旨在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我国鸭养殖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DB11/T 012.2-2023 种鸭养殖技术规范深度解读,DB11/T 012.2-2023 种鸭养殖技术规范深度解读,2,技术规范,2023,第1张

DB11/T 012.2-2023规范概览

DB11/T 012.2-2023《鸭 第2部分:种鸭养殖技术规范》详细规定了鸭种鸭的养殖环境、饲养管理以及疫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标准,本规范的宗旨在于提升鸭种鸭的繁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确保产品质量,进而推动我国鸭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养殖环境

  1. 场地选择:应挑选地势较高、排水便利、交通便捷、远离污染源的区域作为养殖基地。

  2. 场地建设:养殖基地需确保通风良好、采光充足,地面铺设应选用防滑、耐磨、耐腐蚀的材料。

  3. 温湿度控制:鸭种鸭对温湿度有较高要求,适宜温度应保持在18-25℃,相对湿度应维持在60%-80%。

  4. 空气质量:养殖基地的空气质量必须符合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规定。

饲养管理

  1. 饲料:选用高品质的全价饲料,确保营养均衡,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应控制在16%-18%,粗脂肪含量应控制在3%-5%。

  2. 饲喂方法:采取自由采食与定时定量相结合的饲喂方式,每日喂食4-6次,喂食后保持料槽清洁。

  3. 饮水:提供清洁、充足的饮水,水温应与室温保持一致。

  4. 繁殖管理:根据鸭种鸭的生长发育特点,合理安排繁殖周期,一般繁殖周期为4-5个月,繁殖季节为每年的4-10月。

  5. 疾病防控:加强疫病监测,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定期消毒,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

疫病防控

  1. 疫苗接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对鸭种鸭进行疫苗接种,包括禽流感、新城疫、鸭瘟等。

  2. 消毒:定期对养殖基地、设备、工具等进行消毒,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 隔离观察:新引进的鸭种鸭应进行隔离观察,确认无疫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4. 病死鸭处理:发现病死鸭,应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传播。

DB11/T 012.2-2023《鸭 第2部分:种鸭养殖技术规范》为我国鸭养殖行业提供了科学、规范的养殖技术指导,养殖企业应严格遵循规范要求,加强饲养管理,提升鸭种鸭的繁殖性能,降低养殖成本,保障产品质量,为我国鸭产业的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标签: 2技术规范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