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解读及DB36/T 1550-2021应用指南

团体标准 605
《DB36/T 1550-2021 金樱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是一份关于金樱子规范化生产的指导文件,该规程详细解读了金樱子的种植、管理、采摘、加工等环节的技术要求,旨在提高金樱子的产量和质量,确保产品安全可靠,并对规程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说明。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兴盛,中药材的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金樱子,作为传统中药材中的一员,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使其备受瞩目,为了确保金樱子的品质,规范其生产技术,我国正式颁布了《DB36/T 1550-2021 金樱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金樱子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金樱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解读及DB36/T 1550-2021应用指南,金樱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解读及DB36/T 1550-2021应用指南,规范化生产,第1张

《DB36/T 1550-2021 金樱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金樱子生产的规范化技术规范,其核心目标在于提升金樱子的生产质量,保障中药材市场的健康发展,该规程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与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制定,并于2021年正式实施。

规程主要内容解读

生产区域选择

金樱子喜生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坡、山谷、林缘等区域,根据规程要求,生产区域应具备土壤肥沃、排水顺畅、光照充足、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以确保金樱子的生长环境。

品种选择与繁殖

金樱子品种繁多,规程推荐选用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的品种,繁殖方法包括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等,具体方法需根据品种特性进行选择。

栽植技术

金樱子栽植的最佳时间为春季,栽植密度一般为每亩2000-2500株,栽植前需施足底肥,栽植后要及时浇水、除草、施肥,确保植株健康生长。

病虫害防治

金樱子易受病虫害侵害,规程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

采收与加工

金樱子采收的最佳时期为果实成熟期,即果实由青色转为红色时,采收后需及时进行加工,加工方法包括晒干、烘干等,加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湿度,以确保产品质量。

质量控制

规程对金樱子的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外观、水分、酸度、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生产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规程应用价值

提高金樱子生产质量

《DB36/T 1550-2021 金樱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金樱子的生产质量,满足市场需求,通过规范生产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保障中药材市场安全

规范金樱子生产技术,有助于保障中药材市场的安全,规程的实施可以确保金樱子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减少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维护消费者权益。

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金樱子作为中药材的重要品种,其规范化生产对于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规程,可以提高中药材的整体质量,提升中医药产业的竞争力。

《DB36/T 1550-2021 金樱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金樱子生产质量、保障中药材市场安全、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部门和生产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规程要求,加强金樱子规范化生产,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规范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