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639-2010 贵州红茶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

团体标准 604
《DB52/T 639-2010贵州红茶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详细解读了贵州工夫红茶的加工技术规程,包括原料选择、加工工艺、质量标准等方面,旨在提高贵州红茶的品质和加工技术水平。

在中华茶文化的瑰宝中,贵州红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红茶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贵州红茶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茶树资源而闻名遐迩,我国贵州省制定的《贵州红茶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DB52/T 639-2010),正是为了更好地规范贵州红茶,尤其是工夫红茶的加工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推动贵州红茶产业的良性发展,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关键作用。

DB52/T 639-2010 贵州红茶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DB52/T 639-2010 贵州红茶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2,技术规程,消费者权益,第1张

《贵州红茶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概述

《贵州红茶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DB52/T 639-2010)是我国贵州省的地方标准,它对贵州红茶,尤其是工夫红茶的加工技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原料选择、加工工艺、产品质量标准等,该规程适用于贵州省境内从事工夫红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企业及个体经营户。

规程主要内容解读

原料选择

规程明确指出,加工贵州红茶的原料必须选用优质茶树品种,如湄潭毛尖、都匀毛尖等,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最佳采摘时间为春季。

加工工艺

规程详细阐述了贵州红茶的加工工艺流程,涵盖了摊青、杀青、揉捻、干燥、复火等关键环节,并对每个环节的技术要求进行了具体规定。

  • 摊青:将鲜叶摊放在通风、阴凉处,厚度约为5-10厘米,摊青时间一般为2-3小时。
  • 杀青:采用高温快速杀青,温度控制在120-140℃,时间约为1-2分钟。
  • 揉捻:揉捻时间为20-30分钟,揉捻程度以茶条紧结、茶汁适当溢出为宜。
  • 干燥:采用文火慢烘,温度控制在60-80℃,干燥时间为2-3小时。
  • 复火:将干燥后的茶叶进行复火,温度控制在70-90℃,时间约为1小时。

产品质量标准

规程对贵州红茶的产品质量进行了全面规定,包括外形、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方面,工夫红茶的外形要求条索紧结、色泽乌润;香气要求浓郁持久;滋味要求鲜爽回甘;汤色要求红明亮;叶底要求匀整、嫩绿。

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提高产品质量

DB52/T 639-2010规程对贵州红茶的加工技术进行了规范,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红茶的需求。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规范贵州红茶产业,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保障消费者权益

规程明确了产品质量标准,有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消费者对贵州红茶的信任度。

《贵州红茶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对贵州红茶,尤其是工夫红茶的加工技术进行了规范,对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产中,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红茶产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规程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推动贵州红茶产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