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红茶红碎茶加工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研究

团体标准 601
《DB52/T 640-2010 贵州红茶红碎茶加工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研究》是一篇关于贵州红茶红碎茶加工技术规程的解读和应用研究,文章详细解析了规程的制定背景、技术要求及操作流程,并探讨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升贵州红茶红碎茶的品质和加工效率。

随着我国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红茶作为我国茶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愈发受到重视,贵州红茶,作为我国红茶的杰出代表之一,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茶叶资源,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为此,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DB52/T 640-2010《贵州红茶红碎茶加工技术规程》作为地方标准,对贵州红茶红碎茶的加工技术进行了详细规范,这对于提升贵州红茶红碎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将对DB52/T 640-2010《贵州红茶红碎茶加工技术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贵州红茶红碎茶加工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研究,贵州红茶红碎茶加工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研究,2,技术规程,消费者权益,第1张

DB52/T 640-2010《贵州红茶红碎茶加工技术规程》概述

DB52/T 640-2010《贵州红茶红碎茶加工技术规程》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旨在规范贵州红茶红碎茶的加工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该规程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茶叶原料:明确了茶叶原料的采摘标准、等级划分及检验方法。
  2. 加工工艺:详细阐述了红碎茶加工的各个工序,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
  3. 质量要求:对红碎茶的外观、香气、滋味、汤色、净度等质量指标提出了具体要求。
  4. 包装、标识和运输:规定了红碎茶的包装、标识和运输要求,确保产品质量。

DB52/T 640-2010《贵州红茶红碎茶加工技术规程》解读

茶叶原料

DB52/T 640-2010规定,红茶原料应选用优质鲜叶,采摘时间宜在晴天进行,采摘后应迅速进行萎凋处理。

加工工艺

  1. 萎凋:萎凋是红碎茶加工的第一步,旨在使茶叶失水、变软,便于揉捻,萎凋方法包括自然萎凋和人工萎凋。
  2. 揉捻:揉捻是红碎茶加工的关键工序,旨在使茶叶细胞破裂,释放出物质,形成红碎茶特有的香气和滋味,揉捻方法包括机械揉捻和手工揉捻。
  3. 发酵:发酵是红碎茶加工的重要环节,旨在使茶叶中的氧化,形成红茶特有的红汤、红叶,发酵温度控制在25-30℃,时间约为2-3小时。
  4. 干燥:干燥是红碎茶加工的最后一步,旨在使茶叶水分降至一定标准,便于储存和运输,干燥方法包括烘干、炒干和晒干。

质量要求

DB52/T 640-2010对红碎茶的外观、香气、滋味、汤色、净度等质量指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如:

  1. 外观:红碎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无杂质。
  2. 香气:香气浓郁,具有红茶特有的香气。
  3. 滋味:滋味醇厚,回味悠长。
  4. 汤色:汤色红,清澈明亮。
  5. 净度:茶叶无杂质,无碎末。

包装、标识和运输

DB52/T 640-2010规定,红碎茶应采用食品级包装材料,包装袋应密封,防止茶叶受潮、变质,标识应清晰、完整,包括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等,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光直射、潮湿、碰撞等。

DB52/T 640-2010《贵州红茶红碎茶加工技术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

  1. 提高茶叶原料质量:严格按照DB52/T 640-2010的要求,选用优质鲜叶,确保茶叶原料的质量。
  2. 优化加工工艺:根据实际情况,对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进行优化,提高红碎茶的品质。
  3. 加强质量检测:对红碎茶的外观、香气、滋味、汤色、净度等质量指标进行严格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4. 提高包装、标识和运输水平:按照DB52/T 640-2010的要求,加强包装、标识和运输管理,确保红碎茶在流通环节中的质量。

DB52/T 640-2010《贵州红茶红碎茶加工技术规程》为贵州红茶红碎茶的加工提供了规范和指导,对于提高贵州红茶红碎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不断优化加工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以推动贵州红茶红碎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