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636-2023,玉米秸秆黄贮技术规程,助力农业循环经济升级
《DB23/T 3636-2023 玉米秸秆黄贮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推广玉米秸秆黄贮技术,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助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启农业循环经济新篇章。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为了规范玉米秸秆黄贮技术,提升秸秆资源化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国最新颁布了《DB23/T 3636-2023 玉米秸秆黄贮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我国玉米秸秆黄贮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DB23/T 3636-2023 玉米秸秆黄贮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玉米秸秆黄贮技术的省级地方标准,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主导制定,该规程的出台,旨在规范玉米秸秆黄贮的技术标准,提升黄贮饲料的品质,确保饲料安全,并促进玉米秸秆资源的合理化利用。
规程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玉米秸秆黄贮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及使用全过程。
技术要求
(1)原料要求:选用成熟、无病虫害、无霉变、含水率适宜的玉米秸秆作为原料。
(2)黄贮设施:黄贮设施需具备密封、保温、通风等功能,确保黄贮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得以有效控制。
(3)黄贮方法:采用湿法黄贮,将玉米秸秆与适量水分混合,使秸秆含水率维持在40%-50%。
(4)黄贮过程:在黄贮过程中,需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温度控制在35℃-45℃,湿度控制在60%-70%。
(5)黄贮时间:黄贮时间通常为30-45天,具体时间可根据气温、湿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6)黄贮质量要求:黄贮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应达到10%以上,粗纤维含量应控制在30%以下。
储存与运输
(1)储存:黄贮饲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防潮的仓库内,避免阳光直射。
(2)运输:运输过程中,需保持黄贮饲料的密封,防止水分流失和污染。
使用
黄贮饲料可直接作为饲料喂食家畜,也可加工成颗粒饲料或干草粉等。
规程意义
《DB23/T 3636-2023 玉米秸秆黄贮技术规程》的发布,对我国玉米秸秆黄贮技术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 提高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减少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
- 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 为玉米秸秆黄贮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 提升我国农业标准化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DB23/T 3636-2023 玉米秸秆黄贮技术规程》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玉米秸秆黄贮技术迈上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该规程,推动玉米秸秆黄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