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789.36-2008标准下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测方法及其在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中的重要性
GB/T 4789.36-2008标准解析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能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保障公众健康。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26.html" class="superseo">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作为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GB/T 4789.36-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标准,作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一项重要国家标准,对于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深入解析该标准,着重介绍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的检测方法及其深远意义。
GB/T 4789.36-2008标准概述
GB/T 4789.36-2008标准是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8年发布实施以来,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保障,该标准详细规定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的检验方法,适用于对各类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及食品接触材料等产品的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的检测方法
样品采集与处理
依据GB/T 4789.36-2008标准,在进行样品采集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 采样工具必须保持无菌,以防污染;
- 采样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样品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 样品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无法立即检验,应将样品置于4℃以下冷藏保存。
检验方法
GB/T 4789.36-2008标准中规定了以下两种检验方法: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该方法利用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通过酶标仪检测结合物,从而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该菌。
- 聚合酶链反应(PCR):该方法通过扩增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特异性片段,从而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该菌。
结果判定
根据GB/T 4789.36-2008标准,检验结果判定如下:
- ELISA法:样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抗体阳性,判定为阳性;
- PCR法:样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阳性,判定为阳性。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的重要性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是一种常见的食源原菌,可引起人类和动物感染,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等,严重者可导致溶血性尿毒征(HUS),甚至死亡,对食品中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 保障食品安全: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中的病原菌,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
- 保障消费者健康: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的检测有助于保障消费者健康,减少因食源性疾病导致的健康损害。
- 促进食品产业发展:严格的食品安全检验制度有助于提高食品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促进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GB/T 4789.36-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标准对于我国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验,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