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3188-2023标准引领,松茸产业规范化发展迈入新纪元
GB/T 23188-2023标准解读,标志着松茸产业规范化发展迈入新篇章,该标准从种植、采集、加工、储存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提升松茸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对高品质食品的追求愈发强烈,松茸,这一珍贵的食用菌,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为了规范松茸产业,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GB/T 23188-2023《松茸》国家标准,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为松茸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GB/T 23188-2023标准概述
GB/T 23188-2023《松茸》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旨在规范松茸的生产、加工、流通及销售环节,提升松茸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该标准自2023年起正式实施,取代了旧版标准,为松茸产业树立了新的质量标杆。
标准的主要内容
定义和术语
标准对松茸进行了明确定义,即松茸是指生长于松树根部的真菌,隶属于伞菌目、口蘑科、松茸属,对松茸的相关术语,如子实体、菌柄、菌盖、菌褶等,进行了规范说明。
产品分类
根据松茸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标准将其分为野生松茸和人工栽培松茸两大类,野生松茸按产地分为东北松茸、西南松茸、西北松茸等;人工栽培松茸则按栽培方式分为设施栽培松茸和露天栽培松茸。
要求
标准对松茸的外观、色泽、气味、质地、形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野生松茸的外观要求为:菌盖呈球形或扁球形,表面呈黄褐色或深褐色,菌柄粗壮,菌褶密实;人工栽培松茸的外观要求为:菌盖呈圆形或扁圆形,表面呈淡或黄褐色,菌柄短粗,菌褶密实。
检验方法
标准规定了松茸的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方法,以确保产品质量,感官检验主要观察松茸的外观、色泽、气味、质地等;理化检验主要检测松茸的水分、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含量;微生物检验主要检测松茸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含量。
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
标准对松茸的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质量,包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止松茸受潮、变质;标签应清晰、完整,标注产品名称、产地、等级、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运输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松茸受损。
标准实施的意义
GB/T 23188-2023《松茸》标准的实施,对我国松茸产业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规范松茸产业,提高产品质量
标准对松茸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提出了具体要求,有助于规范松茸产业,提升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
保障消费者权益
标准明确了松茸的产品分类、要求、检验方法等,有助于消费者在购买松茸时,了解产品的基本信息,保障消费者权益。
促进松茸产业健康发展
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松茸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GB/T 23188-2023《松茸》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松茸产业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应共同努力,推动松茸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松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