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GB/T 20820-2007,通化山葡萄酒品质与地理标志保护标准
GB/T 20820-2007标准详细解读了地理标志产品——通化山葡萄酒的品质与保护,该标准明确了通化山葡萄酒的产地、原料、生产过程、品质要求及标识规范,旨在确保通化山葡萄酒的优良品质,维护消费者权益。
随着我国葡萄酒产业的蓬勃兴盛,地理标志产品在提升产品品质、维护地方特色、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GB/T 20820-2007《地理标志产品 通化山葡萄酒》及其第1号修改单,作为我国首个专门针对通化山葡萄酒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对于规范通化山葡萄酒的生产、保护与推广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标准,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GB/T 20820-2007《地理标志产品 通化山葡萄酒》及其第1号修改单于2007年首次发布,并于2010年进行了首次修订,该标准详细规定了通化山葡萄酒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定义、原料要求、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包装、标签、运输及储存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通化山葡萄酒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涵盖了吉林省通化市下辖的通化县、梅河口市、集安市、辉南县、柳河县、靖宇县、长白族自治县等七个县(市)。
原料要求
通化山葡萄酒对原料的选取极为严格,规定必须使用吉林省通化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葡萄品种,如威代尔、霞多丽、梅鹿辄等,对葡萄的产地、种植环境、采摘时间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以确保原料的优良品质。
生产工艺
通化山葡萄酒的生产流程包括葡萄采摘、破碎、压榨、发酵、陈酿、调配、过滤、装瓶等环节,每个环节的温度、时间、比例等都有严格的标准,以确保葡萄酒的卓越品质。
质量要求
GB/T 20820-2007标准对通化山葡萄酒的质量提出了全面的要求,涵盖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感官指标要求葡萄酒具有鲜明的果香和酒香,口感醇厚,回味悠长;理化指标要求酒精度、总酸、干浸出物等指标符合规定范围;微生物指标要求葡萄酒不得含有任何致病菌。
检验方法
标准详细规定了通化山葡萄酒的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确保了检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从而保障了产品质量的准确性。
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
标准对通化山葡萄酒的包装、标签、运输及储存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质量和安全。
GB/T 20820-2007《地理标志产品 通化山葡萄酒》及其第1号修改单为通化山葡萄酒的生产、保护和推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通过实施这一标准,不仅有助于提升通化山葡萄酒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还能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对于消费者来说,了解和关注地理标志产品标准,有助于他们选择到优质、放心的葡萄酒产品。
这一标准对于通化山葡萄酒产业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继续强化标准的实施力度,推动通化山葡萄酒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地理标志产品的认知度,共同为通化山葡萄酒产业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