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4765-2017标准解析,矿物源黄腐酸含量测定与应用研究

国家标准 603
GB/T 34765-2017标准详细规定了矿物源黄腐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文探讨了该标准的应用,包括测定原理、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旨在提高矿物源黄腐酸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相关产品质量控制和市场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生物肥料与土壤改良剂的应用日益普及,矿物源黄腐酸,作为一种关键的生物活性物质,在促进植物生长、提升土壤肥力、改善作物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GB/T 34765-2017《矿物源黄腐酸含量的测定》标准,作为我国首个关于矿物源黄腐酸含量测定的国家标准,对于规范矿物源黄腐酸产品的生产与质量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该标准下矿物源黄腐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GB/T 34765-2017标准解析,矿物源黄腐酸含量测定与应用研究,GB/T 34765-2017标准解析,矿物源黄腐酸含量测定与应用研究,2,现代化,消费者权益,第1张

GB/T 34765-2017标准概述

GB/T 34765-2017《矿物源黄腐酸含量的测定》标准详细规定了矿物源黄腐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干燥失重法、酸不溶灰分法、过氧化氢氧化法等,该标准适用于矿物源黄腐酸的原料、产品及其他相关产品的黄腐酸含量测定。

矿物源黄腐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干燥失重法

干燥失重法是GB/T 34765-2017标准中推荐的一种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在特定温度下,将样品在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通过称量干燥前后样品的质量差,从而计算出样品中黄腐酸的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

  1. 称取一定量的样品,精确至0.0001g;
  2. 将样品置于干燥器中,在105℃±2℃的条件下干燥至恒重;
  3. 取出样品,冷却至室温,称量干燥前后样品的质量;
  4. 根据公式计算黄腐酸含量。

酸不溶灰分法

酸不溶灰分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酸,加热煮沸,使黄腐酸分解,剩余的灰分即为酸不溶灰分,通过测定酸不溶灰分含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黄腐酸的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

  1. 称取一定量的样品,精确至0.0001g;
  2. 将样品加入酸中,加热煮沸;
  3. 取出冷却后的样品,加入适量的水,过滤;
  4. 将滤液蒸干,加入适量的盐酸,溶解,定容;
  5. 根据公式计算黄腐酸含量。

过氧化氢氧化法

过氧化氢氧化法是一种较新的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将黄腐酸氧化成有机酸,通过测定有机酸含量,计算出样品中黄腐酸的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

  1. 称取一定量的样品,精确至0.0001g;
  2. 将样品加入过氧化氢中,充分反应;
  3. 取出反应后的样品,加入适量的水,过滤;
  4. 根据公式计算黄腐酸含量。

矿物源黄腐酸含量的测定应用

产品质量控制

矿物源黄腐酸含量的测定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定产品中的黄腐酸含量,可以判断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可靠的质量保障。

市场

在市场过程中,矿物源黄腐酸含量的测定有助于发现不合格产品,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

学术研究

矿物源黄腐酸含量的测定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通过对不同来源、不同品种的矿物源黄腐酸进行含量测定,有助于揭示其化学组成、生物活性等特性,为黄腐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GB/T 34765-2017《矿物源黄腐酸含量的测定》标准为矿物源黄腐酸含量的测定提供了规范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样品特点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矿物源黄腐酸含量的测定工作,对于提高产品质量、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