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牛乳质量规范DB15/T 2349-2021深度解读,守护乳品安全,引领行业标准提升
《DB15/T 2349-2021 生牛乳质量规范》解读旨在保障乳品安全,提升行业标准,规范详细规定了生牛乳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等,从源头确保乳品质量,增强消费者信心。
随着我国乳制品行业的迅猛发展,消费者对乳品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为了确保生牛乳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规范化,保障乳品质量安全,我国在2021年正式发布了《DB15/T 2349-2021 生牛乳质量规范》这一新的行业标准,本文旨在对这一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便行业内外人士能更全面地了解和遵循这一重要规范。
标准背景
生牛乳作为乳制品生产的关键原料,其品质直接关系到乳制品的安全性和口感,尽管我国乳制品行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部分企业生产不规范、产品质量不达标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乳品质量安全,不断强化行业监管,提升行业标准。
《DB15/T 2349-2021 生牛乳质量规范》涵盖了以下主要内容:
-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牛乳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要求。
-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生牛乳及相关术语的基本概念,如生牛乳、生牛乳原料、生牛乳制品等。
- 质量要求:规定了生牛乳的质量要求,包括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
- 感官要求:生牛乳应具有正常的色泽、气味和滋味,不得有异味、酸败、霉变等。
- 理化指标:包括蛋白质、脂肪、乳糖、水分等,应符合国家标准。
- 微生物指标:包括总菌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应符合国家标准。
- 检验方法:规定了生牛乳的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等。
- 检验规则:规定了生牛乳的抽样、检验和判定规则。
-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储存:规定了生牛乳的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
标准实施与推进
《DB15/T 2349-2021 生牛乳质量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为确保标准有效实施,各级部门应加强以下工作:
- 加强对生牛乳生产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标准要求。
- 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不合格生牛乳的行为。
- 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乳品质量的关注和识别能力。
- 建立健全乳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
《DB15/T 2349-2021 生牛乳质量规范》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生牛乳行业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迈上了新台阶,该标准对于提升生牛乳质量、保障乳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期待广大乳品生产企业、相关部门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我国乳品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