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冻害气象等级标准解读及未来展望

团体标准 601
本研究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越冬冻害气象等级进行了深入研究,依据DB64/T 1952-2023标准进行解读,揭示了该地区葡萄冻害发生规律,展望未来,需加强气象监测与预警,提高葡萄种植抗寒能力,保障酿酒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

20世纪50年代起,贺兰山东麓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逐渐崛起为我国重要的酿酒葡萄产区,酿酒葡萄在越冬期间常遭受冻害的侵袭,这不仅对葡萄的产量与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带来了巨大冲击,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冻害对酿酒葡萄的影响,我国于1952年正式发布了DB64/T 1952-2023标准,旨在评估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越冬冻害的气象等级,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标准,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与未来展望。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冻害气象等级标准解读及未来展望,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冻害气象等级标准解读及未来展望,2,2023,第1张

DB64/T 1952-2023标准概述

DB64/T 1952-2023标准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越冬冻害气象等级的评价标准,该标准以气象数据为依据,综合考虑了气温、湿度、风速等多重因素,将冻害气象等级划分为五个等级:轻冻害、中冻害、重冻害、极重冻害和毁灭性冻害。

冻害等级划分

  1. 轻冻害:葡萄植株部分叶片受到冻害,但整体生长不受影响。
  2. 中冻害:葡萄植株大部分叶片受到冻害,植株生长受到一定影响。
  3. 重冻害:葡萄植株大部分叶片和枝蔓受到冻害,植株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4. 极重冻害:葡萄植株大部分叶片、枝蔓和根受到冻害,植株生长几乎停止。
  5. 毁灭性冻害:葡萄植株全部叶片、枝蔓和根受到冻害,植株死亡。

标准解读与应用

气象数据收集与分析

依据DB64/T 1952-2023标准,评估冻害气象等级需收集贺兰山东麓地区冬季的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可判断葡萄植株是否处于冻害风险之中。

冻害预警与预防措施

根据冻害气象等级,相关部门和农民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轻冻害和中冻害等级时,可通过加强葡萄园管理,如修剪、施肥、灌溉等,提高植株的抗寒能力;在重冻害、极重冻害和毁灭性冻害等级时,应采取紧急措施,如搭建防寒设施、喷洒防冻剂等,以减轻冻害对葡萄植株的影响。

冻害损失评估与赔偿

冻害发生后,根据冻害气象等级,可对葡萄植株的损失进行评估,相关部门可依据评估结果启动赔偿机制,对农民进行经济补偿,减轻其损失。

随着我国酿酒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贺兰山东麓地区酿酒葡萄越冬冻害气象等级的评估与预防工作愈发重要,以下为几个方面的展望:

完善冻害气象等级评价体系

针对DB64/T 1952-2023标准,应结合实际生产需求,不断完善冻害气象等级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深化冻害研究,提高预防措施的科学性

加强冻害机理研究,探索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冻害防治水平。

推广应用冻害气象等级评价标准

将冻害气象等级评价标准推广应用到酿酒葡萄产区,为我国酿酒葡萄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DB64/T 1952-2023标准为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越冬冻害气象等级的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完善标准,加强冻害研究,提高冻害防治水平,为我国酿酒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