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491-2023解读,大银鱼湖库高产生态养殖技术规范助力渔业可持续升级
《DB22/T 3491-2023》解读,该规范针对大银鱼湖库高产生态养殖技术,引领渔业可持续发展,规范从养殖环境、饲料、病害防治等方面详细阐述,旨在提升养殖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渔业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渔业资源的日益丰富与养殖技术的持续创新,生态养殖模式正逐渐成为渔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DB22/T 3491-2023《大银鱼湖库高产生态养殖技术规范》应运而生,这不仅为我国大银鱼湖库高产生态养殖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更标志着我国渔业生态养殖技术迈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DB22/T 3491-2023的背景及意义
DB22/T 3491-2023是我国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制定的技术规范,专注于大银鱼湖库高产生态养殖,其宗旨在于规范养殖流程,提升养殖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以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背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大银鱼养殖业迅猛发展,湖库高产生态养殖模式广受欢迎,在养殖实践中,由于养殖密度过高、饲料投喂不当、生态环境问题等因素,大银鱼产量波动、品质下降,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大银鱼湖库高产生态养殖技术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意义
- 提升养殖效益:通过规范养殖流程,优化养殖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大银鱼产量与品质。
- 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科学养殖,减少水环境污染,保护渔业资源,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大银鱼湖库高产生态养殖模式的发展,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提升渔业整体效益。
DB22/T 3491-2023的主要内容
养殖场地选择与规划
- 场地选择:应选择水质优良、水量充沛、交通便利的湖库。
- 规划:根据养殖规模和品种,合理规划养殖区域,确保养殖区与生活区、工业区的距离符合规定。
养殖品种与放养密度
-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产量高的大银鱼品种。
- 放养密度:根据养殖场地的环境条件、饲料来源等因素,合理确定放养密度。
饲料投喂与管理
- 饲料选择:选用优质、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饲料。
- 投喂方式:采用定点、定时、定量投喂,避免饲料浪费。
水质管理
- 水质监测:定期监测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氨氮、亚盐等指标。
- 水质调节: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水质稳定。
疾病防控与处理
- 疾病预防:加强养殖场管理,提高大银鱼的免疫力。
- 疾病处理:发现疾病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蔓延。
生态保护与修复
- 生态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养殖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生态修复:通过植树造林、水质净化等措施,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DB22/T 3491-2023的发布,为我国大银鱼湖库高产生态养殖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和养殖户应认真执行该规范,共同推动我国渔业生态养殖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