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葵田杂草农药减施防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导

团体标准 602
《DB15/T 2931-2023 黄河流域葵田杂草农药减施防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旨在指导黄河流域葵田杂草防控,通过减施农药,提高农药使用效率,保障葵花产量与质量,规程详细解读了减施防控技术,包括杂草监测、农药选择、施用方法等,以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葵田杂草问题日益凸显,不仅严重制约了葵花的生长发育,还加剧了农药的使用量,对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为此,我国特制定了DB15/T 2931-2023《黄河流域葵田杂草农药减施防控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黄河流域葵田杂草农药减施防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导,黄河流域葵田杂草农药减施防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导,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黄河流域葵田杂草农药减施防控技术规程》概述

DB15/T 2931-2023《黄河流域葵田杂草农药减施防控技术规程》由我国黄河流域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编制,旨在指导黄河流域葵田杂草的防控工作,实现农药减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该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葵田杂草的种类及发生规律、农药减施原则、防控技术措施、农药使用技术规范、监测与评价等。

杂草种类及发生规律

黄河流域葵田杂草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禾本科杂草、菊科杂草、豆科杂草等,杂草的发生与土壤、气候、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在适宜的条件下,杂草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对葵花生长产生严重影响。

农药减施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葵田杂草防控过程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合理轮作、选育抗(耐)草品种、优化栽培管理等措施,降低杂草发生。

  2. 科学用药,合理施药:在农药使用过程中,要遵循科学用药、合理施药的原则,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避免过量使用。

  3. 交替用药,轮换使用:为延缓杂草抗药性,应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并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

防控技术措施

  1. 轮作:通过轮作,可以降低杂草的发生和蔓延,减少农药使用量。

  2. 选育抗(耐)草品种:通过选育抗(耐)草品种,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杂草对葵花的影响。

  3. 优化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适时施肥、及时灌溉等栽培管理措施,可以提高葵花抗逆性,降低杂草发生。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生长。

  5.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

农药使用技术规范

  1. 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过量使用。

  2. 选择适宜的施药时间,确保农药在杂草生长旺盛期发挥作用。

  3. 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提高农药利用率。

  4. 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和轮换使用,延缓杂草抗药性。

监测与评价

  1. 建立葵田杂草监测体系,定期监测杂草发生情况。

  2. 对农药减施效果进行评价,为优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3. 对防控技术进行总结和推广,提高葵田杂草防控水平。

DB15/T 2931-2023《黄河流域葵田杂草农药减施防控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高葵田杂草防控水平、实现农药减施、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为黄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