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DB45/T 2646-2023标准解读,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新规范

团体标准 602
DB45/T 2646-2023标准解读:该规范针对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明确了监测方法、评价标准和实施要求,旨在提升食用林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攀升,林产品作为我国食品供应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产地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安全性与消费者的健康,为规范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提升监测评价的科学性和精确度,我国于2023年正式发布了《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DB45/T 2646-2023),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3版DB45/T 2646-2023标准解读,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新规范,2023版DB45/T 2646-2023标准解读,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新规范,2,食品安全,2023,第1张

标准背景

《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DB45/T 2646-2023)的出台,旨在规范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确保食用林产品的安全与品质,该标准适用于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涵盖了监测点设置、样品采集、样品处理、监测指标选择、评价方法、评价结果报告等多个方面。

监测点设置

DB45/T 2646-2023标准明确指出,监测点的设置应综合考虑地理分布、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土壤类型等因素,并根据监测区域面积、监测目的和监测指标等因素确定监测点的数量。

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是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基石,标准强调,样品采集应遵循随机、代表性原则,确保样品能够真实反映产地环境质量,在样品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采样程序,防止样品污染。

样品处理

样品处理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环节,标准对样品处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样品的保存、预处理、分析前处理等,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监测指标选择

DB45/T 2646-2023标准规定了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的主要指标,包括土壤、大气、水体、生物等,监测指标的选择应根据监测目的、监测区域特点、食用林产品种类等因素综合考虑。

评价方法

标准规定了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包括单因子评价、综合评价、风险评价等,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监测指标、评价目的等因素确定。

评价结果报告

评价结果报告是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最终成果,标准要求,评价结果报告应包括评价依据、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标准实施与推广

DB45/T 2646-2023标准的实施与推广,需要相关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具体措施如下:

  1.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标准意识和业务水平。
  2. 制定配套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研究机构开展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
  3. 建立健全监测与评价体系,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加强监测与评价结果的应用,为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DB45/T 2646-2023)的发布,为我国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高监测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保障食用林产品的安全与品质,推动我国食用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2食品安全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