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592-2024,奶牛场粪污处理技术规范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

团体标准 602
《DB12/T 592-2024 奶牛场粪污处理技术规范》发布,旨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规范奶牛场粪污处理技术,促进环保与农业生产的和谐共生。

随着我国奶牛产业的迅猛发展,奶牛场粪污处理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了规范奶牛场粪污处理技术,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我国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奶牛场粪污处理技术规范》(DB12/T 592-2024),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奶牛场粪污处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DB12/T 592-2024,奶牛场粪污处理技术规范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DB12/T 592-2024,奶牛场粪污处理技术规范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2,技术规范,规范实施,第1张

《奶牛场粪污处理技术规范》概述

《奶牛场粪污处理技术规范》明确了奶牛场粪污处理的目标、原则、技术要求、运行与监测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推动奶牛场粪污处理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进程。

规范目标

规范奶牛场粪污处理技术,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助力奶牛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处理原则

  1. 源头减量: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改进饲养管理等方式,降低粪污产生量。
  2. 资源化利用:将粪污转化为有机肥、生物能源等资源,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3. 无害化处理: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4. 达标排放:确保粪污处理设施稳定运行,粪污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

技术要求

  1. 粪污收集:采用密封式收集系统,防止粪污泄漏和臭气外溢。
  2. 预处理:对粪污进行固液分离,提高后续处理效率。
  3. 厌氧消化:运用厌氧消化技术,将粪污转化为沼气、沼液等资源。
  4. 沼气利用:将沼气用于发电、供暖等,提高能源利用率。
  5. 沼液处理:对沼液进行过滤、消毒等处理,生产有机肥。
  6. 残渣处理:对厌氧消化残渣进行资源化利用或安全填埋。

运行管理

  1. 设施运行:确保粪污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定期检查设备状态。
  2. 操作人员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粪污处理技术水平。
  3. 设施保养:定期对设施进行保养,确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监测与评估

  1. 监测指标:对粪污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进行监测,如粪污产量、处理效率、排放浓度等。
  2. 监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方法进行监测。
  3. 监测频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频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规范实施与展望

《奶牛场粪污处理技术规范》的发布实施,为奶牛场粪污处理提供了技术指导和规范要求,在规范实施过程中,应关注以下方面:

  1.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奶牛场对粪污处理重要性的认识。
  2. 鼓励奶牛场采用先进技术,提升粪污处理水平。
  3. 完善政策支持,鼓励奶牛场进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
  4. 加强监测,确保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奶牛产业的不断发展,奶牛场粪污处理技术将更加成熟,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将不断提高,为奶牛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