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624-2024,饲用燕麦裹包青贮技术规程,引领畜牧业绿色发展新里程
《DB15/T 3624-2024 饲用燕麦裹包青贮技术规程》发布,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该规程规范燕麦裹包青贮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助力我国畜牧业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饲料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已成为推动产业可持续增长的核心要素,燕麦,作为一种营养价值丰富、适口性佳的优质饲料作物,备受养殖户青睐,为了规范饲用燕麦的裹包青贮技术,提升饲料的利用率,促进畜牧业的绿色发展,我国最新颁布了《DB15/T 3624-2024 饲用燕麦裹包青贮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相关行业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15/T 3624-2024 饲用燕麦裹包青贮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饲用燕麦裹包青贮技术的规范性文件,它旨在指导燕麦青贮的生产,提升饲料的品质,确保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该规程由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兽医局牵头提出,并由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规程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涵盖了饲用燕麦裹包青贮生产的全流程,包括原料选择、预处理、裹包、发酵、封包、储存及运输等关键环节。
原料选择 (1)燕麦品种:需挑选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燕麦品种。 (2)原料质量:燕麦籽粒需饱满,无病虫害,无霉变,水分含量需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预处理 (1)晾晒:将燕麦籽粒晾晒至适宜的水分含量。 (2)切碎:将晾晒后的燕麦籽粒切碎至适宜的长度。
裹包 (1)裹包材料: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高质量裹包材料,如聚乙烯薄膜等。 (2)裹包方式:采用机械裹包,确保裹包严密,避免空气进入。
发酵 (1)发酵温度:控制在35℃至45℃的适宜范围内。 (2)发酵时间:根据燕麦品种和切碎长度等因素,确定发酵时间为3至5天。
封包 (1)封口:采用热封或冷封方式,确保封口严密。 (2)标识:在裹包上清晰标注生产日期、生产批次、质量等级等信息。
储存和运输 (1)储存:选择阴凉、干燥、通风的场所进行储存。 (2)运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运输工具,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规程实施意义
- 提高饲料利用率:通过规范燕麦裹包青贮技术,有效提升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
- 保障饲料质量:规程对原料选择、预处理、裹包、发酵等环节设定了严格的标准,确保饲料质量。
- 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规程的实施有助于减少饲料浪费,降低环境污染,推动畜牧业的绿色发展。
- 提高养殖效益:规范燕麦裹包青贮技术,有助于提升饲料转化率,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DB15/T 3624-2024 饲用燕麦裹包青贮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畜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广大从业者应积极学习并应用该规程,不断提升饲料生产水平,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