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328-2005 肉鸡生产技术规范,推动肉鸡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团体标准 603
《DB11/T 328-2005 肉鸡生产技术规范》为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指导,规范生产流程,提升肉鸡品质,助力产业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肉鸡产业在我国农业结构中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为了进一步规范肉鸡生产,提升肉鸡产品的质量,我国于2005年正式发布了《DB11/T 328-2005 肉鸡生产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旨在从《规范》的背景、内容、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我国肉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DB11/T 328-2005 肉鸡生产技术规范,推动肉鸡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DB11/T 328-2005 肉鸡生产技术规范,推动肉鸡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技术规范,高质量发展,第1张

《规范》的背景

肉鸡产业迅猛发展,生产技术亟待规范

近年来,我国肉鸡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肉鸡生产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疫病防控不力、饲料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肉鸡产业的健康发展,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生产技术标准显得尤为迫切。

国家政策扶持,助力肉鸡产业转型升级

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肉鸡产品质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农业绿色发展行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等,这些政策为肉鸡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规范》的制定奠定了政策基础。

《规范》的内容

《规范》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肉鸡品种选择与引种

《规范》对肉鸡品种选择和引种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养殖场选择适宜本地生态环境、生长性能良好、抗病力强的品种,并严格执行引种程序,确保种源质量。

肉鸡饲养管理

《规范》对肉鸡饲养管理提出了详细要求,包括饲料选择、饲养密度、温度控制、光照、通风、疫病防控等方面,旨在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疫病发生率,保障肉鸡生长环境。

肉鸡疫病防控

《规范》对肉鸡疫病防控提出了具体措施,包括疫病监测、免疫接种、消毒、隔离等,旨在降低疫病传播风险,保障肉鸡生产安全。

肉鸡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

《规范》对肉鸡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提出了要求,包括加工工艺、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等方面,旨在提高肉鸡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规范》对肉鸡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提出了要求,包括废弃物处理、节能减排、生态循环等方面,旨在实现肉鸡产业可持续发展。

《规范》的实施意义

提高肉鸡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肉鸡产品质量,降低疫病发生率,满足消费者对安全、健康、营养肉鸡产品的需求。

促进肉鸡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推动肉鸡产业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变,提高产业竞争力。

保障肉鸡生产安全,生态平衡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加强疫病防控,降低环境污染,保障肉鸡生产安全,维护生态平衡。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肉鸡产业可持续发展。

《DB11/T 328-2005 肉鸡生产技术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我国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规范》要求,不断提高肉鸡生产技术水平,为我国肉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