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966-2024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技术规程深度解读

团体标准 601
本文深入解析了DB43/T 2966-2024规程,针对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技术进行详细阐述,规程旨在规范禽白血病净化工作,提高种鸡场生物安全水平,保障禽业健康发展。

禽白血病(ALV)作为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对全球养禽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国对此高度重视,致力于防控禽白血病,为此,我们制定了《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技术规程》(DB43/T 2966-2024),旨在规范种鸡场的禽白血病净化工作,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为我国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DB43/T 2966-2024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技术规程深度解读,DB43/T 2966-2024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技术规程深度解读,2,技术规程,操作规程,第1张

《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技术规程》(DB43/T 2966-2024)明确了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工作的基本准则、技术规范、实施步骤、监测与评估等方面,适用于我国种鸡场禽白血病的预防、控制和净化工作。

基本原则

  1. 预防为主: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降低禽白血病的发生率。
  2. 综合防治:结合生物安全、免疫、检测等多种手段,提高禽白血病的防控效果。
  3. 科学管理:加强种鸡场管理,提升鸡群健康水平。
  4. 规范操作:严格执行规程,确保禽白血病净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技术要求

  1. 饲养环境:种鸡场应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条件,包括饲养密度、通风、温度、湿度等。
  2. 饲料与饮水:饲料与饮水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含有禽白血病。
  3. 免疫程序:根据当地禽白血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鸡群免疫力。
  4. 检测与监测:定期对鸡群进行禽白血病检测,及时发现病鸡,隔离治疗。
  5. 清除:对病鸡进行淘汰,对疑似鸡只进行隔离观察。
  6. 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传播。

实施程序

  1. 建立禽白血病净化制度:明确净化目标、责任分工、技术路线等。
  2. 开展禽白血病检测:定期对鸡群进行禽白血病检测,确保检测质量。
  3. 病鸡淘汰与隔离:对检测出的病鸡进行淘汰,疑似鸡只进行隔离观察。
  4. 防控措施:对病鸡的饲养环境进行消毒,防止传播。
  5. 监测与评价:对净化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价,确保净化目标实现。

监测与评价

  1. 监测指标:包括禽白血病感染率、清除率、净化效果等。
  2. 评价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禽白血病净化效果进行评价。
  3. 评价周期:根据净化目标,设定合理的评价周期。

《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技术规程》(DB43/T 2966-2024)为我国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可以有效降低禽白血病的发生率,保障我国养禽业的健康发展,种鸡场应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禽白血病净化水平,为我国养禽业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