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油菜秸秆黄贮技术规程DB15/T 3530-2024深度解读与应用展望
《DB15/T 3530-2024 油菜秸秆黄贮技术规程》革新了油菜秸秆黄贮技术,详细阐述了优化后的操作流程和关键技术,该规程将推动油菜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方向,在我国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中,油菜秸秆占据着重要地位,深入研究和应用油菜秸秆的黄贮技术,对于提升秸秆利用率、优化生态环境具有深远意义,为此,DB15/T 3530-2024《油菜秸秆黄贮技术规程》正式出台,为油菜秸秆黄贮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坚实保障,本文将对该规程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挑战。
DB15/T 3530-2024《油菜秸秆黄贮技术规程》是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畜牧兽医局等相关部门共同编制的,该规程旨在规范油菜秸秆黄贮技术,提升秸秆利用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并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规程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油菜秸秆黄贮生产的全过程,包括原料准备、发酵、堆放、翻堆、出贮等关键环节。
技术要求
(1)原料准备:应选择新鲜、无病虫害、无霉变的油菜秸秆,长度控制在30-50厘米为宜。
(2)发酵:采用厌氧发酵技术,将秸秆与微生物混合,保持温度在35-45℃之间,发酵时间不少于7天。
(3)堆放:发酵完成后,将秸秆堆放在通风、干燥、避光的环境中,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米。
(4)翻堆:每隔5-7天进行一次翻堆,确保秸秆均匀发酵。
(5)出贮:黄贮秸秆出贮前,需检测发酵效果,确保秸秆质地柔软、无异味。
质量控制
(1)感官:黄贮秸秆应色泽鲜亮、质地柔软、无异味。
(2)理化指标:水分含量控制在60%-70%,pH值在5.5-6.5之间。
(3)微生物指标:黄贮秸秆中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规程优势与挑战
优势
(1)提高秸秆利用率:黄贮技术有效提升了油菜秸秆的利用率,降低了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2)改善土壤肥力:黄贮秸秆可作为有机肥施用于农田,提高土壤肥力。
(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黄贮技术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挑战
(1)技术要求高:黄贮技术对原料、发酵条件、堆放环境等要求较高,技术难度较大。
(2)成本较高:黄贮技术所需设备、原料等成本较高,对农民和企业来说存在一定压力。
(3)推广难度大:黄贮技术在我国部分地区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推广难度较大。
DB15/T 3530-2024《油菜秸秆黄贮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油菜秸秆黄贮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充分认识黄贮技术的优势与挑战,加大推广力度,提高秸秆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应共同努力,降低黄贮技术成本,提高农民收益,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